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风险犹在,特别是民航机场运输行业,保障国际航班,接触国际旅客,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疫情发生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场所、工作生活环境的卫生情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改变,比如在电梯乘用中各出奇招妙招,采用配放纸巾、牙签、保鲜膜等方式,以降低接触传染风险。

(本文图片由长春机场提供)
电梯按钮“小”技改抗疫妙招“大”成效
早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2月,长春机场对旅客使用频繁的电梯加装空气净化系统,每1~2分钟将轿厢内的空气循环净化一次,使电梯轿厢内空气24小时保持清新。近日,长春机场机电维保部门设备管理部再出新招,对电梯按钮实施无接触技术改造,利用红外感应技术,当手靠近按钮约3厘米距离时,对应按钮就可响应,实现电梯“隔空呼叫”,彻底解决了触摸按钮带来的病菌传播风险,免去了纸巾、牙签、保鲜膜的频繁补充及垃圾产生。
新的一周到来,办公区同事们对冒着红光的电梯按钮的无不感到新奇,纷纷试验操弄起来,成为了闲暇时热议的美谈。
这项自主研发的小技改,采用在原有电梯按钮加装“红外感应”的技术方法,与“全息投影”相比,造价不足十分之一,使用功能效果相当,不仅大大节省了成本,又达到了疫情防控无接触的目的。设备管理部立足本职岗位推进智慧机场建设,为旅客放心出行多一分保障,为疫情防控奉献一份力量,彰显着吉林机场人的智慧和专业度,体现了吉林机场集团的责任与担当。

头脑风暴自主研发 团队作战主动作为
实施电梯按钮无接触改造,最初是看到某机场“全息投影”电梯按钮相关报道,意向安装同样的设备。经了解,全息投影呼梯设备造价较为昂贵,即使多方联系到厂家直采,轿厢内加装全息投影台价格,仍达到每台1.5万元,轿厢外无接触手势呼梯按钮装置约每梯层2000元。长春机场现有直梯59部,外呼梯层200余个,费用总计超过百万。
本着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设备管理部的干部员工统一认识:这件利国便民的事情应该做,并且一定要做好!下一步,如何降低开销,达到使用效果,在部门内热烈讨论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广泛搜集相关产品资料,结果,在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器感应开合装置上受到启发!——红外线,这个简单、实用、成熟、可靠、廉价的装置,跃入大家的眼帘。
初步构想一经形成,大家立即研讨完善实施方案,采购少量零部件,在办公室对单一按钮改造试操作。电梯按钮上只标示了数字或箭头,看似简单无奇,实则有着它自己的学问:其内满布机械、电子电路部件,有一定的厚度。而一个红外感应装置,其直径约0.5厘米,要把它镶嵌在2-3厘米见方的按钮中,既不能破坏按钮原有的功能,又要保证按钮外部开孔位置相对一致,开孔美观,最重要的是要固定牢靠不松脱……做起来总是比想象的困难,但是办法总是会战胜困难。他们通过多种方法试验,终于把两个小装置巧妙地连接固定起来,慢功出细活儿,很是费时费力,不足汤匙大的小小按键,实足考验了科室十来个大男生的耐心和巧劲,第一个按钮改造成功,大家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通过试验性改造确认可行,大家集体加班加点,在办公区一部电梯18个按钮实施改造,利用双休日顺利完成。

坚持不懈踏上创新路 开拓思路绽放幸福花
在改造方案研讨过程中,大家一直对另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红外线感应的灵敏度,将会直接关系到按钮的选择,一旦调校不好,将会频繁发生误操作,比如在轿厢内想选择2层,隔空选择时1层和3层同时被响应,这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造。这个问题在改造实施前得到了解决,大家通过研判红外装置安装深度、角度,既保证了单一按钮响应灵敏,又避免相邻按钮互相干扰。他们还针对不同梯型,研发不同解决方案,使其更加美观,并进一步降低误操作概率。
这项改造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改造增加的零部件,全部安装在按钮背面,在轿厢内外,并不安装外挂任何其他装置,避免乘用人碰触损坏且不占用乘用人使用空间。
在对办公区1部6层电梯进行试验性改造试运行后,其系统反应速度“0延迟”,交互灵敏度、误操作频度控制均达到预期。维保人员又自制了提示标签和操作指南,张贴在每个改造后的按钮旁边。双休日这样度过,但是大家都满怀期望地期待着同事们的体验和评价。
目前,设备管理部的干部员工正在加班加点,对长春机场全部直梯实施红外线无接触按钮改造。(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赵雷、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