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段燕斌、黄泽民、宋丽琼 报道:2020年4月21日上午,湖南机场集团气象预报服务中心试运行启动会在张家界机场召开,这是全国首家自筹资金建设并试运行的新型航空气象服务机构。湖南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喻辉出席,并现场考察了气象预报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
会议强调,气象预报工作是空管安全保障的重要支点,集团气象预报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集团空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气象预报服务中心对试运行工作要提高站位、统一认识,不断积累经验,确保试运行工作扎实推进。要精准施策、稳妥实施,进一步完善优化运行方案流程。对试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妥善协调日常生产保障与试运行工作,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探索中小机场气象预报新模式
时间回到2016年5月5日,民航气象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在新环境下提升民航服务能力的方式方法,创新中小机场积聚气象信息和气象人才的机制,破解中小机场气象服务机构运行中的难题。2017年和2018年又先后下发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提升民用航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一流的气象服务中心和智慧气象工程等。
湖南机场集团一直以来就存在中小机场航空气象业务发展欠缺、人员招留困难、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民航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促进湖南机场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航空气象预报服务保障能力,湖南机场集团从2017年开始进行航空气象服务保障新模式的探索,提出“整合资源、提升能力、稳定队伍”实施异地集中预报的思路,确定成立湖南机场集团气象预报服务中心。
通过引进新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汇集人才资源优势,集中制作湖南辖区支线机场航空气象预报产品和告警服务产品,实现辖区内中小机场航空气象预报业务一体化的创新工作思路。通过预报方式的转变,逐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不断满足航空气象用户对精细化航空气象预报产品的要求。同时,预报服务中心的成立可以解决因人员、资源零散而不利于开展天气会商和业务培训的问题,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自筹资金建设气象预报服务中心
建设气象预报服务中心的想法得到了中南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于2017年底复函批准湖南机场集团成立气象预报服务中心,并开展集中预报试点建设。获得批复后,湖南机场集团立即部署预报服务中心建设相关工作,确定中心职责、编制等,中心地点设在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
2018年,湖南机场集团开始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和异地模拟预报实验验证工作,先后在张家界、长沙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不断完善预报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方案。由于集中预报对于中国民航来说还是新生事物,立项和寻找资金来源并不顺利。2019年7月,湖南机场集团党委从有利于安全保障,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创建一流机场集团的目标考虑,提出自筹资金推进预报服务中心项目建设;9月,湖南机场集团气象预报服务中心获得立项批复;11月,张家界机场完成预报服务中心运行方案、运行手册的编制,并顺利通过中南管理局的行业审核。2020年4月,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并进行了组网联调和前期培训。
目前,预报中心建有航空气象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航空气象数据一体化平台、航空气象短临预报系统和航空气象辅助系统等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气象数据资料的集中处理、分析和应用,将极大提高辖区航空气象预报产品精准度,提升省内各支线机场空管保障能力。
完善“湖南”模式,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湖南机场集团气象预报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自筹资金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新型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集中预报的优势就是集中资源,配置优秀的气象人员,开展区域气象预报研究,高效地提供精细化的产品,提升辖区航空气象预报准确率。
展望“十四五”,我国低空飞行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集中预报平台可以便利地进行低空飞行气象保障业务扩展,为民航其他单位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一体化模式也是对解决行业内中小机场气象发展瓶颈的有利探索,湖南机场集团将及时总结“湖南”经验,完善“湖南”模式,形成行业示范效应,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