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跑道下滑覆盖项目校验完毕,数据合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的所有项目都已结束,我们准备落地。”
当校验员孙志浩通过甚高频向地面的调机人员说出这段话时,他的心里仿佛有一块重重的石头落了地。
“收到,感谢!你们辛苦了!”
旋即,甚高频里传来了熟悉的回应。振奋的情绪隐藏在语调的变化里,顺着电波感染着此刻还在空中的B-9329校验飞机上的每个人。
34天前,来自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的一架奖状680飞机在大兴国际机场西一跑道上留下了首道轮胎印记,一场先锋开路的战役就此打响。
经过36场、112个小时紧锣密鼓的飞行校验,一封捷报天上来——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圆满结束,飞行程序和导航设备具备投产通航条件。
这是一封比原计划提前19天到来的捷报,当我们在它的字里行间仔细探寻时,看到了民航各专业工种间的密切协作,看到了当代民航精神在发扬光大,看到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的完美写照。
世界罕见:34天完成4条跑道飞行校验
在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的办公楼里,竖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牌子上赫然写着“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月23日考察正在建设中的大兴国际机场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提振着每一位校验人——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的政治意义重大,必须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确保圆满完成。
然而,对于校验人来说,难度是前所未有的。
“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性完成4条跑道、7套仪表着陆系统、7套灯光、1套全向信标及测距仪的投产校验,任务量极大,难度也很高,心里没底。”回想起接到任务时的感受,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主任熊杰说道。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是摆在校验人面前的严峻挑战之一。大兴国际机场的投产校验正赶上了春运,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都处在繁忙运行的状态中,空域十分紧张。另一方面,机场仍处在建设阶段,给任务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对一座尚未竣工的机场进行投产校验,我们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飞行部主任彭泉说。
面对如此艰巨而重大的任务,校验中心党委研究成立了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领导小组,提前谋划并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具体的分工部署,选派了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机组成员,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如此重大的任务,不是校验中心单打独斗完成的,民航局党组对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高度重视,局领导给予我们很多具体的工作指导,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完成。”熊杰说。
在民航局党组的指导和部署下,在机场、空管、消防、航油等各方的协同保障下,校验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比原计划提前19天完成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导航设备全部符合设计参数标准,为机场竣工验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开路先锋:用行动诠释当代民航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份高质量、高效率的成绩单照亮了校验人一个个付出的瞬间。
首场飞行校验的前一天,校验中心的机库里,李宁和机务部维修中队的20多名兄弟们热火朝天地给B-9300校验飞机“洗澡”。虽然是寒冷的冬季,他们身着短袖,用手一点一点地清洗、擦拭,不放过飞机里里外外的每一个部位。
早在任务开始的两个月前,机务部便开始监控将要执行此次任务的飞机,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临近任务开始时,机务部又对飞机的所有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一次性检查,重点通过孔探仪,对发动机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度检查。
“1月22日那天,当看着亲手擦得锃亮的B—9300飞机被推出机库,在晨光下闪闪发光的时候,大家都自豪极了。”李宁说道,“它们没有辜负我们的精心‘照料’,我们也没有辜负机组对我们的信任,任务全过程中没有因飞机出现故障而影响飞行校验的情况发生。”
任务过程中,在对一台下滑测距仪进行校验时,校验员王乐宁发现仪器在距离中段发出的信号强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业内并没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只能靠一遍遍地改变天线高度,一遍遍进行尝试。
校验部主任刘彤听到这个消息后,想到了孙志浩平时就对这个问题有钻研,便和调机人员商量采用孙志浩的办法。
接到任务的孙志浩立刻将机组收集回来的数据放进自己探索出来的模型里进行仿真,得出了符合要求的准确天线高度,成功解决了问题,为整个任务节省下了时间。
“能为国家重大工程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为身为一名民航校验员感到自豪。”孙志浩激动地说。
在大兴国际机场的7套仪表着陆系统中,有2套属于III类仪表着陆系统,对它们的校验工作是本次任务的一个难点。
“为了完成其中一套III类仪表着陆系统的校验,我们做了超过30次的进近拉升。每一次都需要在距离跑道15米的高度进行通场飞行或者接地滑行后再拉升,这对飞行员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一种考验,不过我们还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机长崔晨僖回忆道。
当孙志浩说出所有飞行校验项目都已结束的时候,驾驶舱里的崔晨僖同样激动万分。但是校验的任务结束了,飞行的任务还在进行中,他迅速地从兴奋的情绪里平复下来,驾驶飞机平稳着陆,为飞行校验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飞机停稳了,彭泉透过舷窗望着壮美的航站楼,心中开始回响起当代民航精神的内涵——“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校验人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它们。
先锋背后:团结协作的力量
飞行校验是一项涉及部门多且情况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次投产校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单位间的团结协作、合力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熊杰在总结此次飞行校验时说道。
参与大兴国际机场投产校验的机组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一路绿灯。这是因为在民航局的协调下,中部战区空军与民航各方建立了顺畅的军民航空域指挥协调机制,校验中心、空管、机场三方建立了协同沟通机制。
在前期制作飞行计划时,校验中心精细化到每一个科目每一圈飞行的各类参数,并主动将每一天的飞行计划提前送至空管部门,便于空管部门科学合理地调配航班,避免对航班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这也被校验中心总结为飞行校验“大兴模式”。
空管方面则设置了专门的频率和管制席位进行校飞保障,并调集了全国最顶尖的技术力量和调机人员,为飞行校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华北空管局派出4名经验丰富的塔台管制员驻守临时搭建起的、高达6米的空管移动指挥车,进行塔台管制指挥。
“机场的保障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一天还看到跑道上堆着土堆,一些塔吊有刺破净空保护区的风险,第二天一早跑道上平平整整,塔吊也撤走了。”彭泉说。
大兴国际机场从2018年9月就开始筹划实施机场周边障碍物普查拆改工作,普查面积达到1394平方公里,为飞行校验建立了一条安全的空域廊道。在投产校验期间,大兴国际机场顶住了人员、车辆、物资短缺等困难,调集运行指挥人员、航空器引导员、消防战斗员、除冰机务人员等近150余人,配备扫雪车、驱鸟车、通信设备等车辆设备100余辆,全力保障投产校验工作。
2月2日,在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西1、西2两条跑道的飞行校验后,熊杰在笔记本里写下了“查找问题,不能松劲!”8个字,并在总结会中传达给了大家。
而在任务圆满结束的那一刻,如释重负的熊杰马上又开始琢磨着开会总结经验与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校验效率。
“这既是一次特殊的重大任务,也是一次普通的校验飞行。所有的飞行校验,我们的标准都是一致的。一次任务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将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中去。”熊杰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