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西部来 扬帆正当时
——西部机场集团2018年航空运输发展纪实
2018年末,一场瑞雪如期而至,西安机场天空湛蓝、万里无云。12月31日,西安至洛杉矶直飞航线开通。至此,西安机场航点、航线总数分别达到211个、345条,覆盖29个国家、53个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为西部机场集团全年工作画下圆满句号。
回望2018年,西部机场集团按照“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和新时期民航强国战略,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集团全年共完成运输起降5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44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2%、8.9%、21%,飞出了一条通过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西北民航发展的“空中丝路”。
做强枢纽
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开创民航强国建设新局面。”2018年11月7日,民航局与陕西省签署《关于推进陕西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民航局局长冯正霖的指示铿锵有力。
坚持航空市场主战场战略不动摇,主业发展聚焦效率、品质两驾马车。把西安机场打造成为“中国最佳中转机场”。西部机场集团的回答掷地有声。
捷报频频传来。西安机场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465万人次,排名跃升至全国十大机场第七,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增长32.6%,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银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接近900万人次,西宁机场突破600万人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面对行业总量调控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西部机场集团不等不靠,在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走进农牧村庄,走向国际舞台,牵手航空公司……市场营销力度、广度、深度和投入均创历年之最,初步形成了“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空中丝绸之路”。银川至迪拜航线稳定运营;西宁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榆林机场临时航空口岸开放,开通芽庄、曼谷航线……这些空中的“友好之路、商旅之路、文化之路”将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实现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及文化交往打开新局面。
新年伊始,寒冬的深夜里,西安机场货运区依旧喧嚣繁忙。在圆通航空国内首个运转中心——圆通速递西北航空运转中心,大件货物分拣流水线上的机器嗡嗡作响。
目前,西安机场累计运营全货运航线总数达18条,形成国内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国际直达欧美的全货机网络布局;拥有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进口药品4个指定口岸,与空港新城合作成立冷链公司,与京东、顺丰、圆通等物流商开展合作;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0.3%,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排名升至全国第十三。目前,集团四大机场货邮增速均超过20%,“价格洼地、服务高地”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一带一路”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对西北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品质提升
满足人民出行新需求
“你们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2018年11月7日,冯正霖在西安机场调研时,对以西安机场运行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系统)为支撑的大型枢纽机场协同运行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航班正常是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集中体现,是民航局真情服务的底线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西安机场运管委由西安机场、西北空管局、东航西北分公司、长安航空公司、中航油西北分公司等单位共同组成,充分发挥安全运行生产“中枢神经”作用, 按照“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组织研判、有效干预”的原则,凭借A-CDM系统对西安机场8个运行主体、20多个生产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有效实现了错峰互补、调整机位,争分夺秒保证航班正点。
在运管委模式下,西安机场航班正常率稳居十大机场第一位。民航局以西安机场协同运行新模式为蓝本在全行业推广,西部机场集团为行业解决航班正常难题提供的“西安方案”走向全国。
服务品质是西部机场集团在有限的时刻资源里找到的增量空间。2018年,西安机场围绕“中国最佳中转机场”目标,打造银川、西宁、榆林经西安的中转快线,开展“跨航空公司、跨航站楼中转旅客无须自提行李、无须重新值机安检”服务,中转服务保障效率显著提升。西安、银川和西宁机场全面部署人脸识别、自助值机、自助托运、智能问讯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服务在旅客流程中的全覆盖。银川机场取得国际航协“白金机场”认证,受到业界一致认可,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扩容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要努力建设‘四型机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冯正霖在调研西安机场三期工程时的叮嘱铭刻在每名西部机场建设者的心上。
“现在机场建设的机遇就是机场未来发展的机遇”。集团既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也用好问题意识的“显微镜”,实事求是、攻坚克难,集集团之力加快机场建设,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自2012年启动西安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起,作为机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机场三期工程牵动着西部机场人、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集团秉持“四型机场”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陕西省发改委、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和军方等的支持帮助下,经过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三期工程获国家立项批复,智慧机场规划方案入选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本期工程按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目标设计,新建2条跑道、70万平方米东航站楼、8万平方米货站和35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届时,西安机场将充分发挥航空高端带动作用,以西安机场为依托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加速崛起。
这一年,银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延安南泥湾机场、祁连机场、丹凤通用机场建成投运;榆林机场二期扩建飞行区工程基本完工;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总规调整;响应民航局号召,承接西藏阿里普兰机场援建任务……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西部机场人咬定青山、一往无前的姿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勠力同心、上下同欲的面貌,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的坚定步伐。
今后3年,集团还有11个机场正在进行或将要启动改扩建和新建工作,累计投资超过720亿元。机场建设的壮丽画卷,描绘着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协同共享
谱写民航强国新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西部机场集团对内坚持共同发展,对外携手合作伙伴,让自我发展和西北民航的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面对“一主两翼十八个支点”的航空发展格局,集团搭建统一管理、错位互补、协同共享的一体化发展平台。落实民航局对推动中小机场发展的要求,坚持“安全为基、品质为先、创新为要、人才为本”,制定集团关于促进中小机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中小机场发展研讨会,破解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难题,集团中小机场改革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榆林机场成为西北首个突破20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迈入中型机场行列;中卫、固原、果洛、花土沟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均超过40%;通用机场公司携手京东无人机,打造航空物流多式联运新模式……干线、支线、通用机场紧密衔接的航空运输网络正在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愿景正在实现。
协同发展的航空运输还为边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有了机场,我们这里交通方便多了,本地企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果洛格桑花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却吉说。在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通廉航空模式升级为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在青海启动试点。同时,推出“全域惠民 全程无忧”项目,覆盖青海省内6个支线机场辐射地区,将惠及青海省四州700多个村庄、牧委会和70多万民众,“民生航空”正在绽放新的光芒。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集团与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拜访,汇报、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承办2018年民航航班正常暨服务质量工作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会员代表大会,与业内同仁共聚一堂,共谋发展;与法国巴黎机场集团、东部机场集团、浙江长龙航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北空管局签署《空管运行保障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与华为公司合作更加紧密,集团“朋友圈”不断扩大,助力区域共同发展和民航强国战略的步伐更加坚定。
“我们把西北机场间的外部协调转化为内部协同,将利益分割转化为资源共享,使航空覆盖范围更深更广,区域民航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作为唯一的全国民航机场代表,在民航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西部机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海鹏总结了机场发展的西部经验。
十五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西部机场集团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坚毅前行。2019年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机场人将乘着西北民航发展的春风,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增量提质、建设扩容、协同共享为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协同合作、奋勇搏击,争分夺秒奔跑在高质量发展、助推民航强国建设的追梦路上。(《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徐晔、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