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起,深圳机场10年内实现了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1000万人次到3000万人次的“三连跳”,12月15日年旅客吞吐量又成功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完成了2013年转场运营后又一次客流量千万级跨越。面对如此巨大的航空出行需求,无论基于城市定位还是市场地位,深圳都有必要打造一个国际航空枢纽。今年初,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这不仅给深圳机场航空主业新一轮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更将为深圳市加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力量。
完善国际航线网络
国际直飞航线少、国际航点覆盖率低是此前深圳机场的短板,不少本地的商务旅客都习惯到香港乘坐国际航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旅客发现,在深圳机场可选择的国际航班比以往多了,国际出行也更方便了。
“今年是深圳机场通航25年来国际业务发展最快的一年,我们新开和加密了国际航线19条,其中新开洲际航线5条”。据了解,2016年,深圳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12条,加密7条,每周国际客运航班量超过200班,国际航点达到22个。1月~11月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含地区)达201.3万人次,同比增长33.3%,这些是今年深圳机场在国际航线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说,今年深圳在国际航线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深圳机场看来,这只是迈出国际化步伐的一小步。
在国际枢纽机场的定位明确后,在民航局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的积极配合下,今年深圳机场国际业务拓展力度空前,而深圳潜力巨大的航空市场也吸引了航企纷纷“登陆”,新开国际航线数在国内主要机场中处于前列。今年1月,南航率先开通了深圳—悉尼航线;2月,国航开通了深圳—北京—洛杉矶航线;5月,深圳首条直飞欧洲航线深圳—法兰克福航线开通。至此,深圳机场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实现了航线网络覆盖欧洲、美洲、大洋洲。9月,厦航又开通了首条深圳直飞北美的客运航线深圳—西雅图航线,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也跨入了欧洲、美洲、大洋洲直飞的新时代。
在深圳机场客流量突破4000万人次的庆祝仪式上,海航还发布了年内在深圳开通奥克兰等5条国际航线的消息,其中12月29日即将开通的深圳机场今年第5条洲际航线深圳—奥克兰航线,也将为深圳机场今年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画上圆满的句号。
与此同时,深圳机场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在相对较成熟的州内航线市场上开辟更多东南亚商务干线和精品旅游航线,挖掘东北亚市场潜力,努力实现航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十国的目标。目前,深圳机场东南亚通航城市达到12个,其中深圳至吉隆坡、沙巴等热门航线每周往返航班均超过20班,深圳—吉隆坡航线航班更是达到每天4班,覆盖全天不同时段,为深圳市民商务及旅游出行提供了便利选择。
“深圳良好的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都对国际航线有着旺盛需求,尤其是直飞国际航线能大大提高效率,可以更好地服务深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据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是华为、中兴、腾讯、平安等大批知名企业总部所在地,商务旅客占到深圳机场出行人数的一半以上。对于商贸往来和城市发展,都需要深圳机场加快推进国际业务发展。为此,深圳机场积极通过“走出去”,全面加强市场开拓,走访调研基地航空公司,了解国际航线规划;协调拜访政府部门、知名企业,以加强对市场的精准研判。同时,深圳机场也与国外航空公司接洽,表明航线开辟意向,协助加强航线营销与培育扶持,积极促成国外航空公司“飞进来”。“深圳机场有能力也有必要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走国际化发展战略。”一位民航专家这样评价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线开辟,“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间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频繁,国际航空需求旺盛,这都为深圳机场建设国际枢纽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枢纽建设也将更加契合深圳的城市定位。”
据了解,国际化战略是深圳机场集团“十三五”期间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到“十三五”期末,深圳机场将力争实现国际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50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占比将由2015年的5.78%提高到10%,充分发挥空港国际门户作用,更好地满足深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
确立国际枢纽地位
在大力发展洲际长航线,取得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市场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深圳机场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深圳“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作用。
深圳机场航空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香港机场洲际航线网络完善、广州机场国内航点覆盖率高相比,深圳机场是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着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4小时航空圈”和连通全球主要城市的“12小时航空圈”,打造连接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桥头堡”。
深圳机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亚洲内枢纽、商务干线航点的全覆盖,实现高频次、枢纽化运作。“深圳地处珠三角中心,高端客源优势明显。去年深港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达1亿多人次,深港两大机场将开启协同区域民航发展模式”。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机场将主动承接香港机场业务外溢,重点监测香港机场东南亚、南亚、日韩、中东的航线航点,积极支持航空公司开辟航线、加密航班。而今年深圳机场新开和加密的深圳国际航线就有超过50%涉及上述航点。“随着机场欧美洲际航线的进一步完善,借助成熟的亚洲航线网络,将有更多的旅客选择在深圳机场中转”。
“我们与世界各地都有业务往来,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的开辟方便了我们出行”。就职于深圳某外企的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从欧洲或美洲到亚洲国家都倾向于选择从香港转机,而随着深圳机场欧美直飞航线数量的增加,从深圳转机也逐渐成为新的选择。“这里的亚洲航线,特别是东南亚航线更为丰富,既省时又便宜”。同时,民航业内人士也对深圳机场枢纽建设持肯定态度:“目前,全球重要的城市群大多都形成了‘双枢纽’或‘多枢纽’机场体系。我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群,前二者已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深圳机场建成国际枢纽将在珠三角都市群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介绍,今年以来,深圳机场国际航线平均客座率接近八成。其中,深圳—悉尼、深圳—法兰克福两条直飞洲际航线在开航之初的市场培育期平均客座率即接近60%,充分显示了深圳机场在发展国际直飞航线和枢纽建设方面的巨大市场需求和美好前景。
提高机场枢纽能力
为满足国际化业务发展需求,深圳机场也在积极营造更具竞争力的业务发展环境。
随着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深圳机场国际区域保障能力瓶颈问题日渐凸显。为减轻压力,同时为“十三五”期间国际业务发展提早筹备,深圳机场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区域改造。深圳机场航空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改造项目主要包括配套完善国际转国际区域,国际、国内中转流程优化等。“项目改造完成后,国际旅客中转流程和旅客托运行李查验流程将更加顺畅”。
此外,深圳机场还持续改善空域环境,为提高枢纽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2015年11月,深圳机场实现了机场双跑道(向北)独立运行,2016年8月,双跑道独立离场(向南)试运行,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将航班容量增加到50架次/小时,后续将持续优化双跑道运行模式,应用航行新技术以提高空域的利用效率。“随着空域环境改善和航班容量的增加,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机场的航班时刻安排,打造航班波,深圳机场的枢纽中转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深圳机场正加快推进口岸通关环境改善及配套功能完善。继去年11月实现机场口岸24小时通关后,今年还将有多项口岸通关利好政策及配套举措在深圳机场落地。其中,最能有效推动机场国际业务发展的莫过于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该政策实施后,机场和航空公司将成为直接的受益对象。早在2014年,深圳入境过夜人数已超过1200万,如果其中一部分能转化为深圳机场的出入境旅客,深圳的国际旅客数量将十分可观。 “同时,更多的航空公司也将在深圳机场加大运力投放并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这有利于深圳机场进一步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另据介绍,海关入境双通道检验、离境退税政策今年也已经在深圳机场正式实施。目前,深圳机场还在推进出入境航班国检电子申报项目。“随着更多有助于国际业务发展的政策陆续实施,深圳机场国际枢纽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
作为城市对外窗口,深圳机场的快速发展与这个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在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定位下,深圳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成为必然。而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必将让深圳发展“如虎添翼”。(《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