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董思文、吕远星、李海彬、冯锡斌 报道:10月28日,深圳空管站新建运行业务楼正式启用,标志着深圳机场三跑道空管工程已具备行业运行条件。

(董思文/摄)
深圳空管站运行业务楼建筑面积约9800㎡,于2022年4月25日正式动工,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中央庭院及阶梯上升的室外平台,通过降噪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线和户外景观,解决了航空噪音等问题,兼顾了业务运行和舒适办公需求,获2024年“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2024年6月20日,运行业务类进入工艺安装阶段,各部门加快建设步伐,全力以赴、高效协同完成了航管工程、监视工程、导航工程、气象工程、通信工程及配套工艺等6大类13个分项的工艺安装,及校飞、竣工验收、试飞、行业验收工作。10月24日完成两个阶段行业验收,10月28日完成业务迁移。
集约化发展,新设备构筑智慧运行新格局
走进一楼飞行服务大厅,一面墙的大屏幕引人注目,这里集合了飞行服务、情报提供、通航服务和应急指挥等多项功能,大幅提升协同效率。
在二楼设备监控大厅,空管设备的主要服务器、席位终端及运维终端打破了“一席位一硬件”的传统建设理念,全部集中部署和管理,通过坐席管理系统实现灵活的管制席位、监控席位部署切换;新建综合集中监控系统集合30余套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机房实时环境信息,创新性地实现了“资源一处管,状态一屏看,告警一处响”,为技术保障部下一步运行模式集约化奠定了基础。
四楼气象服务大厅内,打破原有“观测、预报分区设置”的模式,机场预报席与天气报告席融合设置,并单独设立“气象服务席”,统筹协调提供气象服务。
此外,楼内还新建了管制模拟机培训中心、设备模拟操作实验室,同时成立三个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基础创新两手抓。
无缝迁移,精密策划实现“业务运行零中断”
2025年10月26日开启冬春新航季,深圳日均计划航班1329架次,航班量持续高位,深圳空管站采取“分步切换、有序搬迁”的策略,全力保障“业务零中断”。
深圳空管站各业务运行部门前期深度参与工艺安装、设备测试等工作。搬迁前,深圳空管站详细制定搬迁保障方案,明确关键设备搬迁节点和先后时序,细化制定单套系统专项业务迁移方案,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应急和回退机制,经过安全评估和应急演练验证后,再实施搬迁工作,确保业务运行不受影响。
10月25日12时,转报业务完成搬迁,开启运行业务楼值守;10月28日00时,气象METAR实况报文顺利发布;10月28日09时45分,飞行服务室完成业务切换,运行业务楼正式启用。
随着新运行业务楼的启用,深圳空管站已完成仪表着陆系统、主备塔台自动化、天气雷达与航管雷达融合系统等21套系统建设,数字空管、气象报文编制与发布系统等21套系统搬迁工作,累计修订手册140份,开展联合应急演练7次,专项安全评估16次,为年底深圳机场三跑道投运奠定坚实基础。(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