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实现创新发展的过程。近年来,中南空管局着力推动对空管数据资产实行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逐步实现“数”出一孔、数据可追溯、预测可信赖。企业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再到“智能驱动”的路径也更加清晰,为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了核心数据仓库,为中南地区各部门提供平台支持。
聚焦“数据采集”:逐步实现“万物皆数”
长期以来,中南空管局紧贴业务需求的务实创新导向,一项又一项创新成果在一线得到应用,10年间基本实现了重要领域业务流程逐步数据化,从“流程驱动”逐步迈向“数据驱动”,为中南空管局数字化转型夯实了关键根基。
“空管业务数据化最典型的例子是,以往管制员依赖纸质进程单指挥飞机,要在上面记录航班的具体信息。但这些纸质进程单往往在航班结束后就无人问津,上面的数据也就丢失了。”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和网络中心联合实验室团队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在2010年率先研发了塔台运行管理系统(TOMS),实现了塔台管制员指挥流程的信息化。该系统的上线不仅用先进的手写触摸屏代替了纸质进程单,还能记录、传递、分析、应用每一次的数据。”
多年来,在中南空管局的统筹指导下,管制中心和网络中心联合实验室团队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综合监视技术研究应用、管制运行支撑和管理等领域开展研究,先后研发了飞行计划处理系统(FIPS)、通用航空飞行计划服务系统、空管运行安全态势监控预警平台等产品,并广泛应用于中南地区各空管单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万物皆数’正在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体现更大价值”。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自主研发的设备图像识别告警系统则以人工智能捕获数据,正在把人力资源从枯燥、艰苦的台站坚守中解放出来。该系统能像人一样看和听,哪怕老旧设备无法通过监控接口获取设备或环境状态、告警信息,它也可以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和声音识别技术,完成设备监控屏幕、状态面板、告警灯等关键要素的采集,实现通用、高效、准确、安全的设备工作状态识别。
聚焦“数据标准”:不断挖掘“数据价值”
如何让大数据实现其最大价值,从而避免形成“信息孤岛”“信息茧房”?这就必须自上而下对数据进行治理。
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南空管局明确把规范数据标准作为真正实现数据价值的关键举措。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发现,常常会面临数据采集不到、采集不全、重复采集等情况。究其原因是系统在采集数据时自由度较高,运维人员在填报数据时没有规范性条件约束,仅依靠个人习惯录入,导致大量数据很难被分析和应用,需要人工不断修正和整理数据,降低了管理效率。
制定数据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数据拉出来就能用、用起来就好用”。中南空管局参考《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规范数据架构》,结合通导运行管理需求,以通导设备主数据字段为切入点建立了“系统—子系统—设备—子设备/模块—子模块/板卡”逻辑层级;设计系统公共属性、系统专业属性、子系统属性、责任归属与位置信息等7个模块,以此构建运维系统的设备数据基础;为每个模块内的字段定义数据内容,作为数据采集的统一标准。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运维系统将数据标准作为选择项,降低人工录入比例,以此规范数据录入。
制定数据标准的更高目标,是要实现“数据因业务而标准,业务因标准而发展”。针对进近(终端)管制区结构和运行特性,中南空管局构建了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首次分析了38个可采集、可度量的评价指标,实现了对进近(终端)管制区空域规划和运行的多角度、多水平品质表征,并以此开发了进近(终端)管制区空域规划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系统,为进近(终端)管制区空域优化、运行效能提升提供支撑,推动我国航行技术规范国际化进程。
聚焦“数据融合”:云端汇聚“大数据”
2020年,中南空管局云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实际上是为数据打造了一个更安全、灵活、高效、互通的容器,其实质就是重新确定数据流向,让数据凝聚为大数据,让私有云端成为数据融合的大平台。
中南空管局云数据中心采用私有云模式建设,以国内领先、自主可控的企业级专有云架构搭建技术平台。云数据中心向中南空管局全体用户提供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云计算服务资源,包括CPU、内存、磁盘等基础计算组件,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的集约化建设,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云数据中心为各类空管数据提供了统一的高可靠、低成本、安全、海量的存储空间。这些按需定制的系统身处同一片“云朵”之中,既相对独立,又并非孤立,各自可通过云数据中心这一统一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目前,中南空管局已实现管制、通导、气象、情报等各专业实时生产数据及人员信息等行政管理类数据的安全引接和有效存储。
目前,中南空管局正有序推进空管运行指标分析研究,通过搭建空管运行安全指标的实时计算平台,对海量运行情报进行实时计算,捕捉情报间的关联和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以大屏幕进行集中展示,帮助管理人员对运行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推动空管运行质量提升。
聚焦“数据应用”:为“驱动发展”做“轮子”
“数据驱动”要真正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动力落到具体科创成果的“轮子”上,传递到空管业务的“路面”上。
中南空管局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系统、管制运行统计分析系统正是“数据驱动”中的重要“轮子”。管制运行统计分析系统直面管制一线需求,通过航班特征算法实现数据的实时关联和融合,有效解决了航班信息ID不一致、五边间隔统计等难题。该系统建立了以航班生命周期为核心的数据仓库,日处理数据超过3000万条,为中南地区各部门分析空管实时和历史运行情况提供了平台支持。同时,该系统整合了管制运行和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包括不安全事件、航班计划和动态、航班轨迹、场面运行状态、航班正常率、流控数据等,并通过实时大屏的形式实现了集成显示,为空管运行保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中南空管安全信息及运行危害预警管理系统(SIRAMS)自2010年研发以来,一直为中南空管局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的工具抓手,通过月度、季度、年度定期数据统计,分析全局安全运行态势,深入排查安全隐患,识别安全风险并发布风险提示,突出安全态势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为安全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依托该系统,中南空管局建立了安全绩效指标体系,每月监测SMS运行效能和核心风险管控效果,发布安全绩效管理月度报告,及时预警纠偏,确保安全运行态势可控。
未来,中南空管局将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前期研究工作,以民航空管系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空管体系为目标,持续推动中南空管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李敬恒、杭旭、彭宇彬、谷文龙)(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