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4日,中美航空合作量化天气影响项目第四次研讨会在沪举行(朱勍/摄)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报道:12月14日,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之一的“量化天气对空域容量的影响以支持华东大面积延误应对系统的空管业务决策”试点项目第四次研讨会在沪举行,此次会议为最后一次研讨会,也是项目结题报告会。经过一年半的深入合作,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华东空管局表示,项目成果经过下一步的充分验证和论证有效后,将考虑适时业务化实施,该项目将为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国家级流量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可借鉴之处。

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李其国讲话(朱勍/摄)
据了解,项目合作期间,民航局空管局、华东空管局以及东航、吉祥航、春秋航等中方成员单位,与美国联邦航空局、美国大气海洋局地球系统实验室、IMSG公司以及美国各大航空公司在内的美方成员,通过ACP平台密切往来、通力合作。

民航华东空管局总工程师孙涛致辞(朱勍/摄)
华东空管局方面介绍,项目通过应用美方的先进算法和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的企业集成航空天气系统生成的对流临近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结合华东的航路段,导航点,和扇区范围进行了测试。这些细致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对中国民航空管在长期以来有限的空域资源制约下可持续性的应对增长需求具有长远的意义。

美国贸发署东亚区域主任Steven Winkates致辞(朱勍/摄)
随着结题会的召开,“量化天气影响试点项目”前九项任务全部完成,包括案例周期选取、试验数据收集和分析、容量评估方法确认、流量约束指数(FCI)算法确定、天气对空域容量影响的初步展示、初步案例验证、展示定制化的空域容量计算方法结果以及针对华东空管局的未来应用原型等,结题会还听取了对项目报告草案和试点项目结果的反馈。
华东空管局总工程师孙涛介绍,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在量化天气对空域容量的影响方面获得技术支持,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好项目成果的转化,以满足华东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响应机制中空管业务决策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项目较好地满足华东地区空域流量管理对系统化、自动化、精细化、与预报提前量的要求;并将在未来实际业务中减轻流量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对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因天气造成的空域拥堵和大面积航班延误,提升中国空管的量化管理能力和业务效率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ACP执行主席Geoff Jackson致辞(朱勍/摄)
目前,整个中国民航的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因为受到计算条件和基础气象数据条件的限制,我国的航空专业数值天气预报在空管业务流量管理所要求的时间提前量上还有很大不足,未来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充分的合作、和进一步的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本土化从根本上可持续地提高实际预报效果。

美国上海总领事馆政经处副主任Marc Cook发言(朱勍/摄)
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李其国在会上指出,项目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接下来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成果转化;以运行需求为前提,提升气象服务;以理念创新为指引,推进合作共赢。技术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空管、四强空管、智慧气象的关键,是民航空管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和驱动。航空气象需要引入新技术,需要精准预报、优质服务,为流量决策、空管指挥、公司运行提供决策支持。下一步,要做好项目成果转化,使其融入发展大局、服务于空管的安全、高效运行。推进气象建设,提升气象预报服务水平不仅是气象自身任务,更是民航安全运行和发展急需。气象系统要深入研究和全面准确了解这些运行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尽量满足各类需求;要站在全民航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气象建设发展之需;要跳出气象认清差距,采取一切措施尽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服务、创新、合作、共享”的工作理念,以服务民航发展、服务安全高效运行、服务广大旅客为核心,以创新管理、机制、技术、服务为动力,以推进国内外多层次、多渠道合作等为途径,推进合作共赢。
ACP是中美民航合作的典范,通过ACP项目,美国政府和企业与中国民航在飞行标准、适航、空管、机场系统、通用航空等领域进行合作。量化天气对空域容量的影响是其中一个合作试点项目,通过对美国成熟的量化天气对空域影响方法进一步的用户化与定制化,使之能够满足华东空管局在其特有的空域限制条件下的需要。该试点项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集中了中美双方优势,确认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提高了人员合作的相互信赖与信心,成为中美双方的合作共赢的另一良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