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26日,夜班区调。今天的雪较大,能见度低,导致7101航班取消。现在才明白,吹雪不光用吹雪车,还要用电源车,消防车跟在后边,防失火”。
“1987年3月20日,站调。如果晚上有飞行应通知各单位夜航待命,这项工作是下午班时做的”。
……
陈淑宇拿出一个印有“中国民航”蓝色封面的小本子,这是她的值班日记,从1986年8月27日开始记录每一个班后总结和注意事项。字迹清晰工整,保存得很好。
在这一年,陈淑宇成为了中国民航首批女管制员。
在山西空管分局,年轻人称呼陈淑宇为陈大姐,她说:“我女儿都比你们大,叫我阿姨。”就这样,分局老同志都称陈淑宇为陈大姐,年轻人则习惯叫她陈姨。
“第一次拿话筒是本场训练,那会儿我刚实习。真正独立指挥的是一架上海飞往太原的航班,我至今还记得那天的情景。飞机着陆前,机长在波道里说落地后到领航室讲评,沟通一下航程中的问题,当时我的心里很忐忑。飞机落地后,来到领航室,见到机组,机长说:‘我们是闻声而来的,第一次听到波道里是女声,很好奇。指挥得不错,指令明确果断、发音清晰。’我立刻平静下来,长舒了一口气。机组里还有一位资深女领航员,看到我很高兴,握着我的手说:‘女同志能当好飞行员也能当好管制员,好好干吧!’正是借着这份鼓励,这份工作,我一干就是这么多年。”陈淑宇忘不了1986年第一次拿话筒指挥的情景,如今一晃,32年过去了。
1986年,陈淑宇参加了民航首批管制员执照考试,成为中国民航第一批持有站、区、塔管制执照的一名女管制员。“首批女管制员”,这几个字太亮眼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这个高风险又很男人的职业中,选择成为一名女管制员,并坚持走下来,她自己也没有想太多。“第一批通过执照考试的仅有627人,只有两名女同志,我就是其中之一,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陈淑宇很自豪地说。
“刚从事管制工作,师傅们要求很严格,同时对我们也很无私,把多年来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我们,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陈淑宇非常感激带过她的老师傅们,也正是前辈的严格管理和无私关爱让她在日后10多年的“传帮带”中传承了这样的精神品质。
工作有自豪,但一旦说起女儿,陈淑宇就潸然泪下,心里满满的亏欠和歉意。“女儿从小由姥姥带的最多,她现在工作很忙,每周都会与姥姥通电话,有好吃的东西也会经常寄回去”。
2010年初,陈淑宇选择了转岗,从事行政工作,主要负责塔台管制室的文档管理、总结记录和日常行政工作。从管制席位上下来的陈淑宇,多年来养成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起行政工作更是一把好手。
“当时一宿一宿地守夜,每天大把掉头发,眼袋也越来越大。”陈姨回忆说,“下了夜班,骑车回家的时候腿都在打颤。那会儿我40岁出头,意识到自己干不动了。”
每年空管系统下发的所有需要一线岗位落实的文件,陈淑宇都会从网上下载好并打印出来,按照安全业务、党务学习、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分门别类地整理归档,年底一起存放在箱子里并贴上标签,罗列出具体的文件清单,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此外,她还留存着每一次单位发放慰问品的签字清单、参加业务学习的签到记录表,一项一项归置得井井有条。
太原塔台管制室主任段追驰感慨道“真是太依赖大姐了,原来没有感觉到日常工作的牵绊,多亏了大姐为我们把这些琐事都做好了。如今大姐退休了,我们还不习惯。”
年轻的塔台管制员肖志忠在给陈淑宇录制退休视频的时候,用“崇敬”两个字表达出那一刻的心情。“我们与陈姨平时接触不多,但能感觉到她人特别热心,端午节会给我们带粽子,会帮单身同事介绍对象,同事有事,她都会帮忙张罗。”肖志忠有些激动地说道:“陈姨要退休了,不知道能为她做点儿啥,就尽力为她做点宣传,第一代女管制员很有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40年,陈淑宇见证了太原民航的发展,也陪伴了很多管制员的成长,她就是山西空管的“活历史”。(《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