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年初七是鸡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陈剑提前半个多小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作为新时期民航空管系统的一名“工匠”,他对工匠精神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匠心”之一:爱岗敬业
陈剑是民航华东空管局浙江分局计划基建部副部长。在他看来,从思想层面看,工匠精神就是爱岗敬业,这也是“匠心”的内核。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自18岁进入民航空管系统工作以来,陈剑先后在报务、话务、管制、培训、规划、基建等不同岗位工作,是分局里少有的“多面手”。虽然他没有上过全日制大学,但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岗位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空管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浙江空管分局,陈剑是“宝贝”,因为他几乎“什么都懂”“什么都精通”。
“工匠的路并不好走,需要不断地学习,面对繁复枯燥的重复操作,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长远。”1992年从民航飞行学院回到民航浙江省管理局从事管制工作的第一个年头,调度室的领导就把航班换季任务交给陈剑来完成。没想到,这个在空管人眼里最枯燥单一的工作,陈剑不但没有推诿拒绝,而且一干就是22年,直至2014年离开管制部。这22年来,做航班换季计划的电脑处理器已从最早的“386”更新为奔腾、酷睿,电脑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管制部的新人也是来了一茬又一茬,但这项平凡而普通的工作陈剑坚持了22年。每到航班换季时,因为时间紧且需要整理录入杭州本场和进近管制区内的航班计划量大,在单位里整天都能看到陈剑的身影。他经常忙碌一整天直至凌晨2时暂时“收工”,第二天8时接着干。从事管制工作的22年间,陈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量管制业务规章、手册的梳理、编制和修订工作,还完成了总数超过10万条的各类空管运行所需数据和航班飞行计划的录入、维护、分析工作。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保障方案的制订、完善、修改,无数次重要参数的调整、校核,无数次与厂家工程师、分局技术保障人员一道奋战在测试现场,无不饱含着陈剑的汗水和热情。而他也一直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因为他始终牢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把个人理想同空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用一生的努力做一个对单位有用的人。”陈剑说,“每当看到管制员用上了我花心血录入和维护的数据时,就有一种自豪感,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正是这种自豪感,让陈剑坚守在民航空管行业。而完成好各类任务,源于对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所以不管工作有多难、任务有多苦,他都能全身心投入。因为经验丰富、知识面广,陈剑被称为浙江空管分局的“镇局之宝”,很多重要的保障任务都由其来担纲。陈剑也以匠人之心追求着技能的极致,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1995年获民航华东局全面质量管理竞赛第二名、2001年获杭州空管中心管制人员综合业务技能考核第一名、2003年获华东空管局空管技能大比武第三名、2009年获空管系统优秀管制员二等奖、2012年获空管系统优秀管制员一等奖。
“匠心”之二:精益求精
“匠心”精神的目标层面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陈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绿色标牌的飞机是我们正在指挥的飞机,蓝色的是即将准备指挥的,黄色的是已经指挥完毕移交给下一个管制单位指挥的”。在浙江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终端运行室里,室主任金秋欢一边指着工作台上的莱斯空管自动化系统显示屏,一边向记者这样介绍:“以前我们使用的美国马丁系统的飞机标牌全是绿色的,管制员盯久了就容易视觉疲劳,而且标牌上只有几个主要的参数,告警提示和辅助功能不多,操作也不便捷。这些问题在国产的莱斯系统上全都解决了,这里面少不了陈剑的功劳。”
回忆起那段与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八研究所技术人员合作开发自动化系统人机界面和告警功能的岁月,陈剑还像当年一样充满着创新的热情:“当时的国内空管自动化系统刚刚起步,设计人员对管制工作特点和流程缺乏了解,开发的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管制员日常指挥工作的需要,因此特别需要管制员共同参与开发。”为了使开发的系统人机界面和告警功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陈剑克服孩子尚小且体弱多病的实际困难,在把小孩安顿好后,马上投入了研发工作中,在厂家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每天几乎都是早出晚归,机房和旅馆两点一线的生活就是他的全部。在研发期间,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分析、整理系统的功能不足,充分发挥资深管制员的作用,从管制技术专业角度和使用便利性出发,与研发人员逐一开发新功能,为了解决一个难题共同研讨到深夜,也经常为了尽早实现突然出现的点子而错过了饭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和“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鼓舞了厂家的科研人员。“不管个人家庭和生活有什么困难,只要能为大家开发出更优秀的设备功能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我最开心、幸福的事情。”陈剑朴实地述说着往事。
陈剑起步于管制,却不拘泥于管制。立足当下,他交叉学习管制、通导、气象、情报等学科,借鉴精华,吸纳钻研,从而使相关知识渗透融合,职业技术亦日臻成熟。这种学无止境、触类旁通的技能使他成为浙江空管分局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专家人才。
“匠心”之三:淡泊名利
陈剑始终认为,匠心精神还需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工作中做到忘我。
2014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分局决定将陈剑从管制岗位调动至计划基建部工作。由于浙江空管分局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计划基建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而且工作调动后陈剑的个人收入要减少40%左右,很多老同事都“好心”劝说陈剑不要离开奋斗了22年且薪酬即将大幅增加的管制岗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剑立即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没有一声怨言。“计划基建部缺少了解管制需求的人,我来了正好能补上这块短板,可以使建设投产的设备功能更好地满足一线管制需求。”陈剑说,“空管工作是管制、通导、气象、基建等多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综合性工作,环环相扣,无论哪个岗位都是为了保障飞行安全,殊途同归”。
“工作是一种修行,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必须穷尽一生提高专业技能和意志品质,始终保持‘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定力和‘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精神境界”。正是因为怀着这份坦荡和忠诚,陈剑从零开始学习基建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基建工作中。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让一个人竭其心智、不计得失。“陈剑到计划基建部里后特别爱钻研,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下班的,双休日也经常在办公室里学习。”浙江空管分局计划基建部部长高重天告诉记者。
自2015年以来,陈剑负责的多个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空管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上,陈剑负责立项的应急指挥中心工程、新增扇区配套工程等项目提前通过验收并投产,为确保各国政要短时间内密集抵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陈剑也被誉为“保障G20的幕后功臣”。
安心做好空管工作的“螺丝钉”,源于陈剑儿时的梦想:“做飞行员恐怕是我们那个年代所有男孩的梦想,哪怕是与飞机搭边儿的工作也很吸引人。”18岁刚刚高中毕业的陈剑,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民航报务员的招聘启事,便兴冲冲地去报了名。“当时只招2女1男,竞争很激烈。所以被录取后我特别珍惜这份工作,下定决心要把工作做好,这个念头一直到现在也没改变。”陈剑坚定地说。
“杭州进近管制区总面积达到8.25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进近管制区。这儿就像是一个大舞台,考验着我们的能力水平,不努力不行。”陈剑笑着说。
28年来,陈剑对空管工作有一种“痴迷”。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几乎没休过年假,也没有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过航线实习。“我的生活比较简单,工作是主心骨,心里每天都想着工作。所以如果让我在外休假和游玩就会心里不踏实,那还不如回单位工作呢”。
在单位里,陈剑是最后一个去吃饭、吃完饭就回办公室工作的人;是中午几乎不休息,经常把工作带回家的人;是一件衣服、一双皮鞋能穿10多年的人;也是一定要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人。陈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工作上,他的要求严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处处彰显工匠精神;在岗位上,他的要求简单,服从领导安排,从不为薪水和待遇问题斤斤计较,默默地在需要他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生活上,他选择淡泊,两点一线,朴实本分,即使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休息时间,他亦无怨无悔。
“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每个人都是匠人。”陈剑由衷地说。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重要条件。每一个民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岗位,不管面对什么工作,如果都能像陈剑那样发扬工匠精神,那么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就能早日实现。(《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