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航集团的“蓝天课堂”志愿支教项目中,有山东航空的三位志愿者,他们分别前往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和广西昭平。故事从风沙弥漫、寒雨霏霏的春天开始,在风沙阴雨散尽、草原升起漫天繁星、桂江的水漫上来的时候,他们带着孩子们沉甸甸的爱和挂念回到了工作岗位。生活恢复日复一日的平常,但不知哪一阵风、哪一场雨,穿过心脏那里,顿了一下,让他们又想起支教的日子。
刘杨硕:星星落进眼睛里

刘杨硕在山航品牌与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管理。她是看过世界的女孩,在美国写过自己的求学日记,在巴厘岛看过夕阳洒在海平面,欣赏过冰岛的极光,捕捉过非洲草原动物的迁徙,在她决定前往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支教之前,从未真正想象过那里的春天。
初到时,每日头发中甚至睫毛上都挂着沙砾,她总在深夜听着风声呜咽,感到一种渺小的孤独。她是中航集团第一位前往这里的支教者,没有同伴,没有先例,一切都是未知。
她负责二年级3个班的英语课程,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来自牧区牧民的孩子。这些孩子一年级入学后才开始长时间规范使用普通话,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更陌生了。所以,她首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对这门陌生的学科产生兴趣。
她教给他们简单的问好,“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night”,每一天都有“How are you”,时间分成了有他们参与的每一刻。她教给他们要勇敢表达爱与关心,每天对父母说一句“I love you”,而爱的感受也从他们心中萌芽。
一个午后,她刚推开教室门,孩子们全站了起来。他们不太整齐却无比用力地喊:“Good afternoon, Miss Liu!” 然后不好意思地互相推搡着笑。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着爱心,里面歪歪扭扭写着“We love you”。
那一刻,她站在原地,喉咙像是被温暖的东西堵住了。窗外的风依旧呼啸,可屋里分明有什么在闪闪发光。
因为就住在学生宿舍中,她有很多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他们在她面前,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足球赛输给了临班,他们垂头丧气,眼泪汪汪,听她一句句鼓励,重新绽放笑脸。家里的琐碎,草原的牛羊,喜欢的动画,刷到的短视频……他们都想和刘老师分享。
而看过世界多样性,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脚下这片土地是最坚固的。苏尼特右旗紧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着陆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着陆场,主要承担神舟系列飞船的返回舱回收任务。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就在此成功降落。任教期间恰逢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多名航天员中有一位是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刘杨硕讲给孩子们,希望他们也要有成为国之栋梁的决心,“你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世界上最肥沃最安定的土地,希望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土地经营好。你们现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以最耀眼的姿态回报你。”
临走前的那堂课,孩子们献宝似的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那是用汉字、拼音和稚嫩英文夹杂写成的信。
“老师,我会去看你。”“不要忘记我。”“你是我第一个英语老师。”“老师你能陪我一辈子吗?”“要是你是我妈妈就好了。”“老师,你可以一直不换头像吗?这样我长大有了自己的微信也能找到你。”……一句句,一声声,刘杨硕感受到巨大的爱包围着她,很重要、被需要,这份偏爱,前所未有。
她接过带着孩子体温的信,瞬间明白了,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她收获了这个世界上最甜的东西。

张楷文:重新定义未来的模样

在山航商务委员会市场营销部,张楷文负责国际销售业务。得知有支教机会时,她先是激动紧接着又有点犹豫,部门里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都很明确,自己如果去支教,或许会增加别人的工作量。令她感动的是,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理解给了她莫大鼓励:“这个年纪正是实现梦想的好时机,去做你想做的吧。”
因为自信的姿态、过硬的英文水平、开朗平稳的性格、过往支教的经验,张楷文顺利入选,成为昭平县江口小学的英语老师,负责教授三、四、六年级的英语。
分配完,第一个难题就出现了。三个年级的节奏、内容完全不一样,90名学生个体差异也大,备课、课堂记录、课后作业每个环节都很难把握。她联系上一位负责相同内容的支教老师,详细了解情况,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2~3周后,课程内容捋顺,和学生们也相处得游刃有余。
第二个难题,是第一堂课就响起一声稚嫩的询问:“老师你是不是也很快就走啊?”张楷文心揪了一下,她无法许诺长久和永远,她想要陪伴他们多些再多些,让在这里的每一天都算数。
在蓝天课堂,张楷文精心准备了很多知识。既然一些孩子对未来的认知是“去广东打工”,那就从广东入手,广东的风景、名胜、历史、人文,到广东毗邻的香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闪耀着璀璨霓虹,再到新加坡,新加坡的纸币中间是透明的……
她为他们每人拍了一张照片,询问他们的梦想,在晚上偷偷用AI软件制作了他们长大后的模样。飞行员、医生、护士、警察、糕点师、幼师、消防员、科学家、游戏主播、超市老板……左边的孩童变成右边的大人,憧憬的未来有了具体的画面,那些悬在空中的意象如今真实呈现在面前,踮踮脚、追一追,这样的未来是可以触摸到的。
那天,她准备好维生素B2、手电筒、透明水杯,带着孩子们一起做很火的“水中流星”实验。碾成末的维生素B2缓缓撒入水中,在手电的照射下,像颗颗流星滑落,他们的眼睛被一颗颗星映得更亮了。
她走过来,带着光年开外的星,轻轻抖落,成为他们眼中的光。
做实验那天,有一个小男孩趴在门口,犹豫着,想加入又不敢迈步。他反应有点慢,平时同学一起玩他总是被落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自己。张楷文看到了他,招呼他进来,特意给他加入的组多发了一颗维生素B2,让他能有参与的机会。他很珍惜这次机会,所以洒落碾好的维生素B2时动作很慢很慢,反而带来了更好的效果,他的“流星”格外美丽,同学们爆发出一阵阵惊呼。他兴奋得涨红了脸,那一刻他像故事里的英雄主角,闪亮登场。
“桂江的浪花托起千万个梦想,茶山的晨雾藏着未来的模样,我的小梦轻轻依偎着大梦,像露珠拥抱整个太阳,风吹过凤尾竹沙沙响,我们的梦正在拔节生长,当所有的溪流奔向海洋那就是中国梦绽放的模样!”六一儿童节那日,孩子们朗诵着张老师为他们写的《我们的梦会发芽》,张楷文听得热泪盈眶。他们穿上最干净的白衬衣,系上鲜艳的红领巾,用最洪亮的声音大声歌颂自己的梦想。乐观、勇敢、无所畏惧,他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她给予的充满爱与鼓励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感受到又被世界拥抱了。
日子还是走到了离别,他们想见她,跑到公寓楼一层层一屋屋去找她,把花和自己串的小手链放到她手中,小本子上一页页写满想说的话,最后一页是:你不要忘记我。一个小女孩留意到她手腕上的手链,买了同款,告诉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样的。他们在书法课上,一遍遍练习她的名字,张楷文,张楷文,张楷文天天开心……

“我会开心的”,想起他们,她陷入回忆里。她很想知道,将来有一天,这些孩子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被问到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的时候,会不会写下的名字是:张楷文。
林伟明:搭建梦想的桥梁

作为山航客舱服务部乘务八分部的党建群团专员,林伟明主要负责党务管理工作,他将“行动实践比理论重要”落到实处,毫不犹豫报名了支教。层层考核后,他成功入选,奔赴广西昭平,负责江口小学三年级的课程。
三年级只有一个班,共38名学生,都是9、10岁的孩子,难管,是全校出了名的难带。林伟明和另一位老师平分这个班级所有课程,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和他们在一起。
一来就遇到一个下马威,最难管的小男孩上着课突然跳上窗台,眼神充满挑衅。同学们哄堂大笑,也观察着新老师的反应,想看他有何招数应对。林伟明劝他回座位,没有当场批评他,下课后单独和他交流:“我没有在同学面前说你,是想要和你交朋友,你想要和我交朋友吗?”小男孩愣了一下,做好了被劈头盖脸教育的准备,没想到老师如此好脾气同自己讲话。他带着小男孩的自尊,梗着脖子不说话,但防备和对抗明显减弱了。林伟明递给他一张写着自己电话号码的小纸条,说:“想和我成为朋友,就给我打电话。”晚上他的手机响了,小男孩拿妈妈手机打给他,有点害羞,但更多是期待和喜悦,不知道说什么但又舍不得挂掉,他心里,对这个新老师已经充满了好感。
后来他们果然成了很好的朋友,小男孩对他有崇拜有信任有依赖。他离开昭平后,接到孩子们的电话,一个小女孩喊着小男孩的名字,说他想老师了。电话那边的小男孩嘴硬,喊着“我没有!”但凑过来,总想听听他的声音。电话这边的他说着“臭小子”,下意识还想揽过他肩膀,却发现,他在岛,他们在山。
因为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林伟明对桥梁很了解。在蓝天课程上,他选了很多世界经典大桥和孩子们分享。他没有从枯燥的公式定理讲起,而是向孩子们展示了港珠澳大桥横跨沧海的雄姿,讲述了丹昆特特大桥一望无际的绵长,解密了北盘江大桥如何屹立于千米深谷之上。他将这些“大国工程”的故事,编织成一堂堂生动的启蒙课。
“老师,这座桥为什么不会塌?”“老师,我们以后也能造出这么厉害的桥吗?”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些曾经只在电视上惊鸿一瞥的宏伟建筑,此刻在林老师的讲解下,变得清晰而亲切。他告诉孩子们,每一座大桥的背后,是精确的计算,是严谨的施工,更是无数工程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他不仅是在讲桥,更是在讲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他们的梦想,从此不再是“我要走出昭平”的模糊愿望,而是“我想成为一名桥梁工程师,把家乡的茶山和外面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宏大与具象。
《小美满》的背景乐下,他记录下与他们相处的四个月,“陪伴比教育更重要”。林伟明看着他们,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他来自厦门周边的小岛,小时候父母都外出打工,自己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虽然自由,但也明白那种心底对陪伴的渴望。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像一颗颗牡蛎,外壳坚硬,内心极其敏感柔软,那些“难管”是他们要多一点关爱的笨拙方式,他都明白。
支教结束后,有10天的假期可以休整,本来打算出去转转,但他发现自己没有心情。满脑子都是孩子们,还有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有些经历,真的需要“戒断反应”。此时,他希望也有一座桥,连接起岛与山,连接起他与他们。
“工作与支教经历的影响是相互的。不管做什么,在能力范围内一定做到最好。”他从2019年来到山航,自己负责的党支部党员发展迅速,从摸不到头绪到分享工作经验,他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将心比心,以当事人的角度对待所做的每一份工作。他带着党的理论走进实践深处,也用一颗真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终将发芽,如同昭平漫山遍野的绿,生生不息。

(本文图片均由山航提供)
“不是擅长还是不擅长,而是用心不用心”,他的用心,从岛铺到山,从过往铺向未来。桥梁的故事会结束,但他为孩子们搭建的那座名为“梦想”的桥梁,将永远筑在心间,指引他们走向更宽阔的未来。
爱与教育还在延续。又一批支教志愿者已经和孩子们相处半学期了,等他们回来,带回的故事中,孩子们又长大了一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