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 通讯员王净 报道:8月的热浪仍在持续发酵,停机坪上的地表温度计指针始终停留在60℃以上。空气被飞机引擎的轰鸣震得发烫,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颗粒感,这是2025年暑运的真实写照,也是长龙航空党员乘务员金婕迎来的第三个 "烤" 验季。
胸前的党徽在烈日下泛着金属光泽,金婕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客舱与机坪之间,她用 37℃的掌心温度安抚过慌乱的旅客,用提前10分钟的准备化解过突发的难题,更带着团队在万米高空写下了属于民航人的坚守答卷。
多走的那一步,是党员的坐标
作为见习乘务长,金婕的准备会笔记总是最厚的。翻开 7 月的飞行手册,每页边缘都贴着彩色便利贴:“31A老人,耳背,需手写提示”“12C孕妇,靠过道,备抱枕”“无陪儿童晨晨,喜欢奥特曼”。
“多花一分钟标重点,客舱里就少十分钟手忙脚乱。”这是她常和组员说的话。而这份“多走一步”的自觉,总在细微处闪光。

航班上,27J的白发老人正对着安全带发愁。金属扣在他颤抖的手里转来转去,金婕发现后走过去,没有直接伸手,而是先蹲成和老人平视的高度:“大爷,我教您个小窍门。”她拿起锁扣,对着卡扣轻轻一按,“听,‘咔嗒’一声,就像给安全带‘锁门’啦。”
她又指着呼唤铃:“您需要帮助时,这个按钮按一下,我们就会立刻出现。”老人笑了,指着她胸前的党徽:“看到这个,我就踏实。你们比我家闺女还细心。”
金婕常对组员说:“党员得带头‘多走一步’——多问需求,多教操作,多留份心。党员的先进性,不就在这些‘多走的一步’里吗?”
小旅客的“魔法手册”
暑运里的客舱,小候鸟数量激增。第一次坐飞机的无陪小男孩晨晨背着比书包还大的“托管袋”,站在舱门口时,小手把衣角攥出了深深的褶子。金婕迎上去,缓缓蹲下与他平视交流。她用温柔童趣的语言耐心地解答晨晨层出不穷的问题,如同打开一个充满好奇的“魔法宝盒”。

晨晨很快放松下来,兴奋地分享趣事,手舞足蹈。飞行中,金婕时刻关注:贴心调整座椅角度,让他舒适观景。遇到气流颠簸时,第一时间紧握他的小手安慰:“别怕,这是飞行正常现象,就像游戏小关卡,很快能通过。”
航程结束,晨晨像只欢快的小鸟,用力挥手告别,眼中满是不舍。金婕用爱心与专业,为小小旅客编织着云端温馨记忆。
一群人的“春雨”
金婕的“多走一步”,渐渐成了整个乘务组的默契,组员们自发形成“互助网”,将个体关怀扩展为团队合力。一次航班上,一名1岁宝宝突然高烧到39℃,妈妈的哭声瞬间揪紧了客舱的空气。金婕迅速启动协作机制:一边柔声安抚妈妈,一边协调调换更宽敞的座位,并准备好温水和小毛巾。组员们默契响应:有人主动递上退热贴,有人轻声安抚周围旅客情绪,有人持续关注孩子状态。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孩子妈妈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并表达深深的谢意。

这张无形的“互助网”,在暑运里接住了无数细碎的需求:帮独自带娃的妈妈泡奶粉时,总会多递一张湿巾;给老年旅客送餐时,总会先把餐盒盖打开;遇到延误,广播里的解释总会多一句“我们和您一起等”。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金婕在乘务组会上说。这个夏天,他们收到了多封表扬信,每一封都是对这支队伍的最高认可。

(长龙航空供图)
夜幕降临时,金婕结束了一天的飞行。回望停机坪上亮起的航灯,像一串散落的星星。“暑运不是任务,是让更多人团圆的约定。”金婕说。在万米云端,总有人用坚守,为每段旅程撑起一片晴朗。这,正是长龙航空“春雨”服务理念最生动的注脚:以点滴真情,润万千旅途。(编辑:张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