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南侧、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的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化航空维修服务平台项目不久前正式动工,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该项目由东航资产旗下云锦智建公司进行工程委托建设管理,项目团队正积极开展创新探索,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国际化航空维修服务平台项目效果图(东航供图)
该航空维修服务平台旨在打造成为上海最大宽体机大修保障及部附件维修机库和东航绿色智慧机库示范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1.3万㎡,用地面积约13.9万㎡,通过现有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延伸段的滑行道与机场各运行区域联通。项目包含机库、附件维修中心、气瓶维修厂房、危险品库、废危品库、综合大楼等设施功能区,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其中1号机库配备目前亚洲最大的机库大厅,可同时容纳9架宽体机入库维修。
本项目结合绿建二星级设计标准,在绿色低碳方面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在国内机库建造中,首家在钢网架结构上应用Q420b高强度钢,预估能够较原先降低10%左右的用钢量,并能降低建筑建造阶段的过程碳排放。为减少后期机库整体的能源消耗,东航资产研究形成了装配式节能外围护专利做法,能有效降低机库的冷热负荷,以减少后期能源端的碳排放。同时,为进一步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能耗,项目最大程度引入自然采光,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与工作环境照明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减少机库内照明设备的使用。
东航资产所属“元建筑研究院”,还同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项目制定了“光-储-充”一体化方案,采用了屋面“光伏一体化”优化设计,在保证了光伏屋面整体使用安全的同时,也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同时设计配备了储能电池进行用电峰谷调配,最大程度提升绿色电力的就地消纳,夜间可以在低谷电价时充满储能电池,以应对白天高峰期的用电负荷;还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双碳能源管控技术,针对机务维修、办公、新能车充电等不同的用电需求,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调度和管理。
本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正向设计模型基础上,参照以往机库设计模型与施工深化模型统计数据,对钢结构工程量进行了计算和统计,利用参数化工具得到地坪沉降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据统计,项目在前期设计推敲优化过程中,利用BIM正向设计共发现并解决了净高问题43处、机电碰撞问题35处,验证了复杂区域施工实施性,提升了建筑空间品质。(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