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在中国东航武汉公司运控分中心,忙碌时光,人们总能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身影,时而凝视屏幕上的数据,时而翻阅厚重的技术手册。他就是孙小见,一位用十八年光阴守护飞行安全的飞机性能工程师。

工作中的孙小见(东航武汉供图)
历年来,他曾获武汉市交通系统第十五轮精神文明建设“岗位能手”“东航职工教育培训优秀教员”“中国东航先进个人”,并于近日获评“2024年中国东航劳动模范”。
作为团队的“定海神针”,孙小见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东航武汉公司机队中27架飞机的引进运行组织,每个航季的航班换季工作,踏上岗位以来,他从未缺席。同事们常说:“有孙工在,再复杂的技术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2024年,孙小见两次在东航股份参与项目开发交流,在参与开发“结构化航行资料数据平台”时,他连续奋战三个月,硬是啃下600多页英文技术文档,攻克了ARINC424数据的破译难点。
“想要底气足,就得靠专业!”孙小见常常这样说。办公室里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技术手册,见证了他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作为情报分析师,从分析飞机在起飞、巡航、着陆等阶段的性能表现,到评估气象、载量及机场条件对飞行的影响,都要经过他“火眼金睛”的审视,无一起工作差错。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孙小见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探索热情。他在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多方面颇有研究,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成果。
2023年是孙小见创新成果的丰收年。他主导研发的“开发航路分析系统,降低航路安全风险”项目获评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并获国家版权局授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项创新不仅降低了飞机性能人员的工作负担,更能有效帮助作出高效备降决策,提升安全裕度。
由孙小见牵头研发的“机场终端区障碍物信息分析软件V1.3”获得专利授权,成功解决了关键时期被欧美发达国家“卡脖子”的问题。该软件的攻关重点是对机场半径50千米内的障碍物快速进行精准识别及评估,确保起飞时绝对安全,并具备全行业推广性。
“创新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孙小见这样解释自己的研发动力。工作之余,他还开发了“双发飞机舱单设计软件”“航空节油系统”等十余个专业软件,每一项创新都直击工作痛点。(编辑:孙文瑾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