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整治“机闹” 用文明守住平安出行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3-10-16 14:45:00

随着航空运输市场快速恢复,乘机出行的旅客持续增多。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民航日均运输旅客210万人次。由于出行高峰期航班密集、旅客量大,容易出现拥挤、产生摩擦,也容易引发“机闹”事件。

“机闹”是旅客在民用航空器以及机场等公共场所实施的扰乱民航运输秩序、危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危及公共安全行为的一类通俗说法,轻则影响旅客顺畅出行,重则威胁航空运输安全。为坚决遏制“机闹”事件多发态势,严格落实民航局《民航依法整治“机闹”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近一段时间,各航空公司将整治“机闹”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航空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成功处置“机闹”事件,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旅客文明乘机。随着专项行动持续广泛开展,“机闹”的危害被更多旅客了解,“文明乘机、平安出行”理念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花式机闹” 威胁航空安全

“你压到我的腿了!”飞机还未起飞,前后排旅客因座椅靠背调整而争吵起来且大打出手,造成客舱内一片混乱,导致航班延误93分钟才起飞,涉事旅客被予以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

某航班原定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因抢救机上心脏不适旅客,更改为落地上海浦东机场,得到了机上大部分旅客的支持。而其中一名男子疑因不满,在客舱内大闹,霸占商务舱座位,且不听机组人员劝阻,引发机上旅客不满,最终该男子被民警带下飞机。

某航班在关闭客舱门等待起飞时,一名女子擅自解开安全带,站起来大叫:“飞机给我停下来,我不去了,我就要下去!”导致飞机延误。

一名老年旅客在上机后执意要与一名年轻旅客调换座位,遭到拒绝后勃然大怒,并对该年轻旅客进行言语侮辱和威胁,大闹客舱。

……

以上几起“机闹”典型案例均影响了民航客舱安全秩序。何为“机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研究院教授王立志告诉记者,“机闹”是实践中对非法干扰民用航空活动行为的俗称。《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采用的是“非法干扰”一词,泛指针对民用机场、民用航空运营实施的影响机场和航空器内的秩序、扰乱民用航空运营秩序、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中国东航客舱部总经理钟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常遇到的“机闹”事件包括旅客抢占座椅,抢占行李架,不听从劝告吸烟(包括电子烟),在客舱内大声喧哗,外放电子产品。此外,违规开启应急舱门,盗窃、故意损坏、擅自移动航空救生物品等设施设备,对机组人员实施暴力等行为也属于“机闹”行为。

今年7月,民航局部署开展了“依法整治机闹 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要求坚决遏制“机闹”多发态势,加大整治和惩戒力度,从重从快从严处置“机闹”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将依据刑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严重影响正常乘机秩序的旅客还有可能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在今后购买机票、高铁票时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对于导致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行为人,还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

惩罚不是目的,防患于未然,维护航班正常运行,确保旅客平安顺畅出行才是民航整治“机闹”的初心。

惩治“机闹” 让不法行为无处遁形

“这位先生,根据系统记录和登机牌信息,这不是您的座位。航班即将推出,请您返回指定位置坐好。”“我爱坐哪儿坐哪儿,你管得着吗?”“这位先生,请您注意言辞。您现在的行为是强占座位,涉嫌扰乱航空器内秩序,请您返回座位坐好。如您不停劝阻,我们将报警处理。”近日,在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机场公安联合开展了“机闹”事件模拟处置演练。这是演练中的一幕。

在演练中,机组人员多番劝阻无果后,航班上的东航安全员依照“机闹”事件处置程序果断对该霸座旅客采取行动。整个演练分工到位,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各部门处置职责明确,处置全程时间未超过15分钟。

高质量的乘机体验是民航的长期追求。在航班运行过程中,“机闹”事件会扰乱客舱秩序,影响机组飞行驾驶的专注力、判断力,部分事件还会造成航班延误、返航、备降,不仅影响其他旅客正常出行,还会威胁航空运输安全。因此,民航局部署开展整治“机闹”专项行动后,各航空公司多措并举整治“机闹”行为,为及时快速处置“机闹”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航空保支队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集中组织专项培训、开展“机闹”专项演练3项行动,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推动《民航机上安保事件现场处置指引》要求融入《航空安全保卫工作手册》机上扰乱行为处置章节,完善“机闹”行为处置流程,规范执勤用语、舆情应对等管理环节,为航空安全员依法合规处置“机闹”行为提供制度依据;聚焦能力提升,开展“机闹”处置专项演练,为合规、快速处置“机闹”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自民航局整治“机闹”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南航依法依规妥善处置了87起“机闹”事件。与此同时,南航还开展整治“机闹”演练,演练选取机上吸烟、打架斗殴、异常行为旅客扰序、粉丝追星等典型、多发的“机闹”事件作为科目,检验了飞行机组、安保组、乘务组、运行值班等岗位的处置流程、分工协作、机组报警后与机场公安的移交程序等。

海南航空采用无脚本的方式在一架波音737客机上开展处置“机闹”演练,现实还原旅客登机、客舱服务、扰乱行为发生、旅客沟通、法律宣讲和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和各运行环节,并组织飞行、客舱、安保三方协同配合,“沉浸式”模拟处置过程,明确“机闹”行为不同表现的处置流程,以此优化各空勤单位的沟通协作机制,增强机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在面对“机闹”事件时,机组成员能够准确判断、区分性质、及时介入、妥善处置移交,有力维护航空安全秩序。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则组织客舱系统开展整治“机闹”专项行动,举办题为“强化空防安全,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专题大讲堂,为航空运输企业深入开展整治“机闹”专项行动搭建交流平台。

为处置“机闹”事件,民航逐步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黄全总结道:“航空公司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首先研判,提前防范。在处置时,做到‘快’,早介入;‘稳’,安抚为主(特别是舱门关闭后);‘固’,固定证据;‘联’,密切联系公安部门,准备移交。”

“航空公司在处置‘机闹’上效率明显提高,‘机闹’对航班正常运行的影响也在减弱。这得益于航空公司自身能力建设的不断加强,更得益于《民航安检机构、航班机组报警和民航(机场)公安警情处置规定》实施多年来的经验积累。”黄全表示。

普法宣传 杜绝“机闹”行为是社会共同责任

人不可为所欲为,处置、惩罚也必须有法可依。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是降低“机闹”行为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是民航及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在实践中,‘机闹’属于一般违法或违规行为的比例较大,如在航空器上违规使用电子设备、抽烟、醉酒闹事等行为。此类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但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民用航空安保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应当根据行为的定性或(及)后果等考虑其行政责任,如拘留等”。王立志表示,上述行为造成其他旅客、货主、承运人、机场或保险人等损失的,受损害者有权依法索赔。比如在飞机起飞前打开应急舱门放下滑梯的,航空公司可索赔滑梯重置费用、延误或调机等产生的损失,以及向其他旅客赔偿等损失。

“机闹”行为还可能损害其他旅客的权益,这些旅客有权提出合理赔偿。“其他旅客可以直接向‘机闹’者索赔,也可以向航空公司索赔,嗣后由航空公司向‘机闹’者追偿。但旅客、货主及航空公司不能索赔无法证明必然取得的利润损失或机会损失。‘机闹’导致其自身死亡的,其个人财产应当作为赔偿财产。”王立志介绍。

整治“机闹”不是出发点,减少、杜绝“机闹”行为才是关键。“机闹”产生的原因与密闭的客舱环境、旅客个人心理,以及家庭、工作等环境有关,且在出现航班延误等非正常航班运行环境时频发。王立志认为,普法力度不大、宣传工作尚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做好宣传引导,增强广大旅客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引导旅客自觉文明乘机,营造文明出行的浓厚氛围是题中应有之义。

近日,南航在上海浦东—沈阳CZ6510航班及上海浦东—成都CZ5776航班上开展“文明乘机 安全幸福”主题航班活动,为维护航空运输安全、遏制“机闹”事件做好宣教普法工作。乘务组通过广播介绍“机闹”真实案例,普及“机闹”的危害与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号召旅客共同维护客舱安全环境。“这种互动方式很不错,让大家了解了各种‘机闹’行为对飞行造成的危害。飞机出事是大事,支持你们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普及航空安全知识。”旅客陈先生表示。

无独有偶。近期,金鹏航空也在值机柜台和登机口设置了“文明乘机”提示牌,围绕“机闹”行为内容和法律后果开展普法宣传。天津航空则坚持在整治“机闹”专项行动中处理好安全与服务的关系,地服工作人员在售票、值机、登机等环节提前明确告知旅客客舱服务规则及其享有的乘机权益,引导旅客主动遵守民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机闹”始终是航空安全的破坏因素,相关法律宣传很有必要,要让“机闹”者认识到其行为严重的法律后果,从而营造良好的乘机出行氛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许凌洁表示,为保障航班运行安全和秩序,我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制度。我国加入了国际航空安保的若干公约,并制定了国内民航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保障航空安全和秩序。从国内法律规范来看,主要包括《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通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等,从机场到航空公司、从地面到空中都针对防止非法干扰和扰乱行为进行了立法。各单位也遵照法律规范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以保障航班运行安全和秩序。

“机闹”的绝对数量在增加,但是比例在下降。黄全认为,“‘机闹’很难清零,犹如社会纠纷,原因是多样的:旅客方面,存在无知、不文明行为等;航空公司方面,针对可能出现的‘机闹’缺乏预判,不能提前防范。在打击手段上,以往过多依赖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并未与其他主体形成合力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机闹”行为,柔性管理与果断执法要同时发力。航空公司在充分纾解旅客情绪的前提下,要严格执行安保规则。王立志表示,不了解旅客需求,冷漠处理,既不符合真情服务的宗旨,也不符合安保履职要求。机长及安保人员应当及时向旅客宣传法律法规要求,并应当依据程序,对该采取管束措施的旅客采取管束或约束措施,对该移交的人员及时移交。同时,执法部门应当严格依法执法,对“机闹”行为进行依法处置,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公告,向购票旅客发送相关信息,同时开展普法宣传,以遏制“机闹”事件频发态势。(《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 王永军)

责任编辑:sunwenjin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