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郑雪 通讯员晋小宣 报道:暑运,是民航人一年一度的“大考”:航班加密,客流增多,天气多变……在云端守护旅客的乘务员们,此时也经历着角色的多重转变:她们不仅是优雅的服务者,更是航班安全的守护者、突发状况的急救员、旅客情绪的疏导者、小旅客的临时家长。来自东航山西分公司的乘务长何田,是一名拥有18年蓝天履历的资深“空姐”,她用浸透时光的专注与温度,为守护云端责任写下了生动注脚。

微笑不打折的航班守护者
8月11日中午,烈日当头。何田早早来到位于太原机场附近的东航山西分公司驻地,当天中午到晚上是她的“备份飞行”时间。
所谓“备份飞行”,就是随时待命,应对临时飞行任务。暑运期间航班密度大,保障人员充足是基础。
1984年出生的何田,自2007年大学毕业进入东航,今年是她的第18个暑运。作为乘务长,她的核心职责是保障航班安全、维持客舱秩序、为旅客提供餐食等服务,同时管理乘务组、协调各方。
目前,太原机场最早出港的航班是6时55分起飞,乘务组要提前1小时45分报到准备。乘务员飞早班意味着要凌晨三四点起床化妆、赶路,如遇航班延误或变动导致的“加班”更是常态。
为缓解紧张的飞行工作,何田摸索出了不少“小妙招”: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肩颈,做一些拉伸活动;蹲着整理餐车时,单腿来回交替,能减少静脉曲张;感觉情绪紧张或烦躁时,深呼吸一口气,再微笑着说话……
在民航乘务人员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了飞机以后,我们的情绪就不属于自己了。”何田对这句话深有感悟。
“穿上制服,就要展现出我们的专业、优雅。但脱掉制服,我们也是普通人,有家人家事牵挂。”何田说,有时飞行前接到家里急电,也得调整情绪,进入状态,因为微笑服务不能打折!

旅客情绪的疏导者
暑期雷雨多,航班延误多发。当飞机无法按时降落或备降他处,旅客难免焦虑。此时,乘务员的安抚能力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旅客都能及时收到航班延误等信息。”何田说,航班延误时,最有效的安抚就是和旅客在一起,很多时候,旅客要的是被看见,被重视。
遇到飞机因天气盘旋无法降落时,不常坐飞机的旅客尤为紧张,乘务员及时的提醒和耐心的安抚,就是最好的镇静剂。
日常飞行中,乘务员更是要“想”在旅客前面:是否需要喝水、用餐?要不要帮忙抱孩子?是否赶时间转机?遇到旅客过生日,为其送上贺卡祝福……何田说,这些服务中的情感细节,最能抚慰人心。
万米高空的急救员
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飞昆明方向的航班经常会遭遇强气流。
在一次太原飞昆明的航班上,何田在巡视客舱时发现一名旅客脸色惨白,神情紧张,双手抽搐。凭借经验,她判断可能是过度紧张导致的换气过度。
她立即叫来同事,分工协作:指导旅客调整呼吸,按摩旅客手臂帮助放松,同时不停安抚其情绪,最终使旅客恢复正常。事后,旅客对机组感激不已。
专业的急救能力源于持续训练。东航山西分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乘务人员参加定期复训,从理论知识到专业实操,包括各种急救技能等。此外,公司和部门内部也会经常开展业务培训、技能提升活动,保证乘务人员服务的专业性。
就像电影《中国机长》里乘务长的台词:“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小旅客的“临时家长”
随着民航服务业的发展,如今乘务员的工作也逐渐多样化。
暑运中,除了传统的探亲流,旅游流和研学流占比大增。面对由两三位老师带领的二三十名学生队伍,乘务员便成了“临时老师”,提醒他们少玩手机、系好安全带,帮忙收拾餐具、带领如厕。
自7月1日起,东航还在太原上线了“宠物进客舱”服务,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看到旅客不必再为与“毛孩子”分离而揪心,何田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本文图片均由贺少博拍摄)
何田的飞行箱里总备着一盒彩虹糖。遇到哭闹的孩子,她就过去送几颗,或用彩色糖果教孩子玩游戏,孩子很快安静下来。对于那些暑期独自飞往爷爷奶奶家的“小候鸟”,乘务员更是全程充当“临时家长”:带领登机、找座位、放行李、系安全带、盖毛毯、陪伴玩耍……直至安全交接,贴心完成无人陪伴儿童服务。
言传身教的真诚教员
飞行18年,服务近15000小时,这是何田的飞行记录。常年累积的职业印记——不适的颈椎、久站导致的静脉曲张、高跟鞋磨出的水泡——被她视为云端“勋章”。但高空之上,人心比云层更柔软。
刚工作时的一次航班上,分发餐食时,一位旅客抱怨餐食不合口味。年轻的何田紧张得满脸通红,声音发颤。这时,一位银发奶奶握住她的手,翻开笔记本,上面写着“姑娘,你手在抖,歇会儿”,并递上一颗薄荷糖。
那一刻,何田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份工作的奇妙,正在于用心服务时,旅客也会回馈意外的温暖。
除了飞行,何田还是客舱部的教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她已成功带教出十余名乘务员。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这是何田铭记并践行的箴言,也是她对后辈的言传身教。
乘务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大、要求高,但真诚服务永不过时。她坚信,始终秉持一颗真诚的心服务旅客,将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