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出现的多点散发疫情紧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抗击疫情的号角再次吹响,也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疫情防控一日不可松懈。
面对疫情反扑,各航空公司升级疫情防控措施,确保蓝天之上“零感染”,守住空中安全防线。
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 全面强化机上防控措施
针对疫情发展情况,民航局连续采取一系列举措,强化疫情防控工作。严肃重申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国际国内航班服务保障人员不得混流的规定和要求。国际客运保障人员必须严格做到“四指定”(指定服务人员、指定服务区域、指定休息区域、指定场内交通车),国际货运保障人员必须做到“四固定”(作业人员固定、作业场地固定、生产设备固定、休息区域固定)。涉高风险航班保障的机场还要做到“两集中”(相关工作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
8月2日,民航局针对当前国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以及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发布紧急通知,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密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全面强化机上及机场防控措施等,进一步加强国内航班、机场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要在《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指南》基础上,全面强化国内航班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包括设立机上隔离区,航班始发地所在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时,机上应预留右后三排座位,作为机上应急事件处理隔离区使用;国内聚集性疫情多发期间简化机上服务;增加盥洗室等重点区域消毒频次;加强机组人员执勤期防疫管理,特别是机组人员休息区(如有)应与旅客就座区采取适当的物理隔离,飞行机组人员工作区、旅客乘坐区、机上隔离区应由不同乘务员提供机上服务,机组人员应减少出入驾驶舱等。
近期即将发布的第八版《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细化机场一线工作人员封闭管理措施;二是加密民航服务保障各类人员核酸检测频次;三是调整优化机组人员入境隔离和健康监测措施;四是根据不同工种作业特点,强化员工劳动保护。
各航企加强疫情防控 简化机上服务
当前,新冠疫情形势发生变化,又正值暑运出行旺季,为了最大化保障旅客安全,坚决防止疫情通过航空途径扩散,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国内聚集性疫情多发期间简化机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机上防控。
8月1日,海南航空率先发布温馨提示,自8月2日起,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出港航班暂停餐饮服务、旅客服务用品配备(毛毯、耳机、报刊等)及问候服务。
随后的几天内,又有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发布关于疫情期间简化机上服务,加强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
国航自8月7日起,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实际承运的国内航班暂停冷菜、冷荤、迎宾饮品及可食用冰块配备,经济舱饮品简化为独立包装的瓶装饮用水,暂停提供餐谱,餐饮服务用具均使用一次性产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调减部分航班餐食配备,简化餐食选择,并暂停特殊餐食预订服务。此外,暂停毛毯、靠枕、耳机、报纸杂志等机上服务用品配备,消毒纸巾代替毛巾,机供品严格执行“一客一用”原则。
东航、上航除简化机上餐饮服务流程外,还在配备机上毛毯的航班和舱位上提供全新一次性毛毯或全新独立包装且未拆封毛毯。对于旅客在机上享用餐饮的需求,东航表示理解,并在温馨提示中建议旅客尽量减少机上用餐,全程佩戴好口罩,旅客可将航空公司准备的餐饮携带下机,但请务必留意在餐饮保质期内享用。
厦航暂停了航班热食、冷菜、冷荤产品以及多种饮料配备,包括可食用冰块和天际特饮。国内低风险地区出港航班以及航程超过120分钟的地区/国际出港航班,全舱全时段调整为纸袋餐。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港航班以及航程在120分钟以内地区/国际出港航班仅提供矿泉水。深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港的航班暂停热食、机上点餐及生日蛋糕服务,改为提供包装类食品。四川航空暂停办理机上升舱业务和一对一礼遇服务,热食和多品种选用饮料服务改为提供预包装食品或独立包装食品,以及瓶装水和热茶饮。
深入一线开展防控工作 保障员工安全
虽然航空公司的主战场在蓝天之上,但空地一体,其中任意一环出现问题,另一方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一线员工作为与疫情直接“对抗”的中坚力量,其管理与防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民航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首先要切实做好直接从事国际旅客、进口货物和航空器相关服务及保障的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二是严格落实一线工作人员防护装备标准,三是从严落实从事国际业务一线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此外,将继续坚持机场一线工作人员全程疫苗接种,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对此,各航空公司积极响应,严格落实民航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要求。海航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公司各管理层深入美兰机场海航基地开展生产一线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并持续落实监督检查要求,倾听一线声音,对隔离人员进行慰问,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落实民航局升级疫情防控一系列措施,海航在各运营主基地设置核酸检测点,专门为一线单位重点岗位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加密现阶段国内航班机组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做到“应检尽检”。针对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海航从一线人员防护、核酸检测、隔离人员管理、隔离场所消杀等方面,持续完善优化公司疫情防控体系。
首都航空安全监察部对民航局下发的69封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明电进行了梳理,制作了细致的《疫情防控要求检查单》,每日开展疫情防控安全自查:一线人员防护、机组体温筛查、隔离观察人员跟踪、飞机日常消毒通风、旅客体温检测及信息登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等细节要求逐项落实,日益完善的工作方案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面对突发反扑的疫情形势,北部湾航空第一时间展开研讨并作出精密部署,将所有防疫工作形成闭环式管理结构,准确下达指令、即刻执行。
自厦门出现因境外输入关联的本土病例以来,厦航严格落实国际入境航班“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保障要求,以及“两通道、三闭环”管理要求全面梳理境外航班流程,做好境外航班落地后机组、保洁等人员的全面闭环管理,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措施执行航班任务。在航班保障中,厦航坚决做到国际国内通道实施物理隔离、闭环管理,航班机组等空中服务人员、保洁等地勤服务人员实现不交叉、闭环管理,按周期在满足核酸检测及隔离政策的情况下进行人员轮换。其中,机组入境人员严格落实“14+7”健康管理措施,所有当班机组必须提前一天完成核酸检测,确认结果为阴性才能执行航班。出境的客货航班机组隔离标准保持一致。此外,厦航成立国际/地区航班保障专班,客舱保洁、地面搬运以及地服引导等地勤服务人员执行“28+7+7”轮班模式,坚决阻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