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又到了一年中天下有情人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七夕节。而对东航江苏公司的飞行签派员赵鹏来说,今年的七夕又不能和丈夫一起度过了。因为她的爱人王兴新是公司的一名机长教员,今天有航班任务要去执行。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签派员赵鹏(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江苏提供)
“老婆,七夕快乐,我去飞航班啦!”
刚结束工作从席位上下来,赵鹏就收到了丈夫一早发来的短信。
“哈哈哈,我刚下班。祝我们第15个不在一起的七夕快乐!”赵鹏回复道。虽然没能见面,她的笑容中还是流露出甜蜜。这种“隔空”的分别,也是这对民航双职工的常态。
“再见,学长!”
2004年,因为受到从事民航工作的兄长的影响,从小生长在新疆哈密的赵鹏报考了离家1600多公里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习空中交通管理专业。对于未来昼夜倒班、安全压力极大、女性很少的飞行签派员工作,赵鹏充满了期待。她说,“我不是误打误撞,也不是心血来潮,就是喜欢!”
一天,正在操场上跑步的赵鹏忽然被一个高高帅帅的男生要了手机号码。这就是长赵鹏一级的王兴新。这个学长说,自己来自山东泰安,受了父辈的熏陶,大二那年毅然改学了飞行技术。
同样的成长环境,同样的航空热情,让两颗心很快就飞越了天山与泰山,紧紧地依靠在一起。

东航江苏飞行员王兴新
2007年,王兴新毕业入职东航江苏公司。一年多朝夕相处的校园恋爱也很快就变成了异地恋。赵鹏在校门口依依不舍地与自己心爱的学长道别,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分别。
“再见,机长!”
2008年,毕业后的赵鹏去往厦门,开始了一天工作一天休息的飞行签派员生涯。而王兴新却在南京继续逐梦蓝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两人之间联系的时间越来越来少。只有赶上王兴新执飞厦门或者赵鹏到南京航线实习,俩人才能短暂地见上一面。而这样的机会,几个月才赶得上一次。
“人家异地恋是秀车票,而我们的全是机票。太不容易了!”对于这段经历,赵鹏仍然记忆犹新。
2012年,王兴新正式晋升机长。公司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建议作为机长家属的赵鹏来参加公司的社会招聘,解决两口子异地工作的不便。最终,经过层层面试选拔,赵鹏成为了东航江苏公司运控部的一名航前讲解员。在这里,她负责在机组执行航班前给他们讲解本次飞行的计划,从起飞时刻到航路天气,从飞机油量到备降场选择……赵鹏和同事用自己的专业细致为丈夫和他同事的安全飞行提供着的支持。后来,她们班组还被评为了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成为同事后,偶尔我上班也能赶上他要出去飞几天。”赵鹏说,“就是默契地相视一笑,给他讲解完,我会再加一句‘再见啊,机长,早点回来!’”
“再见,亲爱的!”
2019年,因为工作需要,赵鹏调到了公司OCC(运行控制中心)工作。在后台指挥重地,赵鹏王兴新在单位相遇的方式从面对面变成了空对空。通过专用的无线电电波频道,她向飞机驾驶舱中的丈夫了解航班准备情况,沟通起飞时刻。有时候遇到天气不好,达不到运行条件,她也会“大义灭亲”地将丈夫所飞的航班起飞时间往后推迟。
“虽然推时间会让他要更晚才能结束工作回家,但是我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飞机在安全的前提下起飞。”赵鹏说,“要让他在波道听到我的声音后更安心而不是分心!”
如今的赵鹏坐镇在OCC的调配副班席位,在单位一呆就要两天。而王兴新除了每周三四天的驻外任务,还承担着飞行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两人都属于安全生产关键岗位,见面又成了一件“随缘”的事。
“我每次飞行前、落地后都会给她发短信。但因为我们工作时都不能用手机,所以一般她下班后会给我回个‘再见啊,起降平安,亲爱的’,也算是一种心安。”王兴新说夫妻俩一直保持着这种“留言板”式习惯。

赵鹏说,对大多数人而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在他们看来,分别也是一种长情的陪伴。就是在一次次分别中,他们从校服到婚纱,从青春年少到为人父母。
的确,对于这对相伴15年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5年的民航伉俪来说,蓝天上飞舞的航迹就是他们写给彼此的情诗,连接三万英尺的电波就是他们的专属鹊桥,其间岁月流淌,心意相通。(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