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舟60飞机在国外运营至今已逾13年,在17个国家的航线上安全运送旅客接近600万人次,是迄今为止在海外唯一实现规模化航线运营的国产民机。对中国民机产业而言是实现当下从无到有、未来从弱到强的重要开端。
飞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精密的工业产品,航空制造业因此被誉为“工业之花”。其技术涉及冶金、材料、机械加工、机械制造、热力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控制学等,工科75%以上学科的最高成就都奉献给了航空制造业。“硬件”已经如此之硬,航空业所涉及的“软件”更是衡量企业和国家是否有开展航空安全运营能力、是否有研制飞机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诸多“软件”之中,由飞机制造商负责的各类培训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为实现中国航空制造“军民齐飞”,中国航空工业在民机制造领域犹如春燕衔泥一般,一点一滴地构建起完整的体系,脚下的每一步都饱含探索与创新的锐气、潜心学习与合理运用的智慧。如今,新舟60飞机制造商航空工业西飞民机依托新舟飞机的运营,逐步拥有了目前国内专业种类齐全、培养人数众多的民机人才培训体系,为在海外飞行的新舟60飞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更为国产民机在海外市场上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备的培训机制就是新舟飞机飞向海外并赢得客户青睐的一柄“利器”。
民航培训之所以成为独立体系,就是因为涉及的专业多、分类细、认证难,涉及国外人员的培训更为不易。本世纪初,中国航空工业在这个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借助中国民航局的力量与自身的探索,中国航空工业一跃成为国内培训能力较强的航空制造商。
2005年,作为新舟60飞机海外第一家用户的津巴布韦选派了第一批培训学员。经过13年不断完善,航空工业西飞民机从当时最基本的民航培训项目到如今拥有全套训练资质、体系、设备和教员,能够为国外用户的飞行人员、维修人员、飞行签派员、客舱乘务员等专业人员进行机型改装、升级训练、定期复训及客户化培训等各类培训,为新舟60飞机在国外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舟60飞机在国外的用户分布广泛、情况各异,加之民航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这些因素都给培训带来较大困难。为保证培训的效果,西飞民机针对不同的用户,以标准训练大纲为基础,分别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保证每一个学员的训练效果,在航空培训领域实现了因材施教。
培训国外人员首先面临的是语言关。在10多个国家的用户中,一部分是非英语母语用户,而培训及飞机运行维护资料使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解决学员听不懂、看不懂的问题,西飞民机客户服务中心在进行机型培训前,先行安排这部分用户学员进行航空英语强化培训,为机型培训质量提供保障。学员们表示,自己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新舟60飞机国外客户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航空基础普遍薄弱,用户的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照本宣科,培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每次在用户培训开始之前,客服中心客户培训室都要先对客户情况进行摸底,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并及时进行补充培训,而不是简单地用统一标准进行训练。这些基础补充培训虽然加大了教学难度,但满足了机型培训需求,收到了预期效果。
客户培训是与用户紧密接触的环节之一,中国航空工业在民机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了新舟文化特有的“两观”教育——对市场的特殊理解,对客户的特别关注。
民航专业人员资质管理有非常严格的法规要求,这既是为了保证人员资质持续有效,也是为飞机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2013年,客户培训室对照中国民航规章,新增了对国外用户飞行员定期复训提醒工作程序,建立国外用户飞行员培训档案,定期提醒用户按期派送飞行员参加模拟机复训及应急演练复训,保障了飞机安全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国外用户发送322份复训提醒函件,不但使用户避免了因延迟或不参加复训而遭受的损失,更保障了新舟60飞机运营的持续性不受影响。
对客户予以特别关注,对特别客户予以特殊关注,航空工业西飞民机在培训工作中处处以此作为着力点,对每一次培训、对每一位学员都予以最特别的关注,真正做到了从培训入手对产品负责,保证了新舟60飞机在国外的运营与中国民航在国外的“行业标准”。
中国航空工业民航培训体系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轨迹:依托新舟60飞机的市场拓展与型号发展,不断向新领域、新高度延伸。目前,西飞民机拥有了中国民航审定批准的CCAR-142飞行训练中心、飞行签派员训练机构资质,并分别建立了培训体系并制定了管理程序,为客户的飞行人员、维修人员、飞行签派员、客舱乘务员全面提供新舟60、新舟600系列飞机机型培训以及维修基本技能培训、客户培训。截至目前,已为18个国家、32个客户累计培训超过3000余人。
此外,“硬件”也实现了系列化。不同机型的飞行模拟设备、客舱训练设备、仿真训练设备等已经初具规模,实现了设备训练与真机的无差别化,让学员能够顺利从学习过渡到实际操作。
2015年,斯里兰卡客户提出进行维修人员培训的要求,但是为了保障客户维修定检工作的持续性,客户提出派教员到斯里兰卡进行异地培训。西飞民机客户服务中心充分评估用户驻地培训条件及培训需求,制订了培训方案,并选拔具有双语授课能力的教员前往斯里兰卡对客户进行了为期39天的地勤维修人员培训,满足了用户培训需求。3名负责培训的教员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涉及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课件、培训资料和记录表单等。到达斯里兰卡之后,他们首先了解学员的实际水平,对基础不同的学员进行特殊教学,让能力较强的学员带动基础薄弱的学员。除了教学前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外,他们还研究当地的习俗、语言表达特点等,让教学更加灵活多变,以符合学员的习惯,让学员对学习内容更易于消化理解,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用户好评及书面感谢。
同时,为了支持用户专业飞行、维修等,其与客户积极沟通,了解用户人才情况及培养需求,与国内民航专业院校合作,制订培养方案,协助客户严格选拔零基础学员,通过在院校18个月~24个月的维修或飞行基础培训,使学员全面掌握航空基础知识、飞机维护及飞行驾驶技术。结合客户运营新舟机型的情况进行机型改装训练,为老挝客户先后培养了10名飞行员、15名机务人员,为客户民航运行保障奠定人才基础。目前,老挝空军增加了6名飞行员培养需求,预计下半年正式开始培训。
2016年,西飞民机启动非洲厄立特里亚用户飞行运行支持项目,并先后多批次派遣4名飞行员、2名乘务员、3名飞行签派员及3名机务人员组成西飞民机运行支持团队,前往厄立特里亚对GAS航空公司进行飞行技术巩固和载客运行支持工作,完成了运行支持总飞行时间263小时25分钟、226个起落,累计运送旅客5003人。通过持续的培训和运行支持,厄立特里亚GAS航空公司飞行员、乘务员等技术人员达到了相关技术标准,具备了自主运行的能力。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新舟系列飞机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无限空间。随着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大,航空工业民机培训也将实现全体系化与专业化。届时,伴随着从航空工业民机培训体系中走出来的国际化航空人才,“中国制造”也将飞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