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通信程序员欧某新从公司大楼上一跃而下,身后留下4位老人和妻儿。媒体报道,欧某新出生湖南农村家庭,从小成绩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在华为工作8年,后在中兴通信担任研发负责人6年。
这是一个典型的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勤奋改变贫穷命运的故事。如果不是这场死亡,他可能像千千万万人到中年、小有成就的男人一样,过着人们眼中妻贤子孝的幸福生活。然而,这不禁让笔者想到那些进入不惑之年的民航机长。他们多是工薪家庭出身,一路谨小慎微地从飞行学员成长为机长、教员,如今房车齐备,月入颇丰,很有一番风景这边独好的自得与惬意。
行业之命数
欧某新坠楼,源自一次被告知辞退的谈话。按照民航人的思维,他是中兴通信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怎么会被辞退?
然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40多岁的部门负责人可用的加班时间比别人少,持续学习的劲头和能力再提升的空间小,思维逐渐变得僵化,可是薪酬比别人高。面对冲劲十足的年轻人,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作决定?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那么多38岁以上的总监都自己创业了?你以为真的每个人都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应该说,这些人都逃不出行业的兴衰。
10年前的通信、5年前的互联网就像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一样。有人一毕业就拿着比同龄人高两三倍的工资,30岁出头就年薪百万元,买房买车,这难道不是享受行业的红利吗?
中国民航近年来经历了飞速发展,飞行员当然也享受到了行业上升期带来的各种红利。然而,一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或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出现平衡,或者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个职业成为步“底特律汽车工人”后尘的悲催一代,到时候我们应该去干什么?是的,新技术在淘汰一些工作岗位时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但这些新出现的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我们能达到吗?或者那些工作岗位还可能为我们提供相同的薪资吗?
这是经济的规律,是行业的命数。你准备好了吗?
飞行员的挑战
什么可能是飞行员要面临的挑战?
一是供求关系。显而易见,未来对飞行员尤其是成熟飞行员的需求仍将增长。尽管各类航校的培训量都在增大,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飞行学员从航校毕业到成为机长,还要5年~7年时间。然而,需求是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它指挥着飞行员生产线不断提高产能。这样大幅增加飞行员供给的结果,就是供需关系的平衡会比大家想象中来得快。
二是市场对飞行员薪酬成本的承受力。有的民营航空公司宣称,其飞行员的月薪可达20万元以上。这是航空公司品牌营销的手段,飞行员月薪达20万元是真的,但并不是普遍情况。
应该说,民营航空公司飞行员月薪达10多万元是常见情况。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消费指数来看,对比一下包括税费在内的中外航空公司各项运营成本的情况,你就知道航空公司要实现盈利有多难。如果航空公司不赚钱,飞行员的飞行小时费会一直这么高吗?
三是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这种挑战是致命的。波音公司已经宣布,他们在大型客机的实验机上进行的无人驾驶项目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欧某新被现实打败,没有任何准备的他选择了轻生。这令人唏嘘。但更加令人忧虑的是,我们身边的机长似乎也没有作任何准备。
出路在哪里
说到出路,不论身在哪个行业,面对未来的思维都是一样的。
笔者认为,第一,认清现实。随着飞行员供需关系的变化,职业的竞争会趋于激烈,真本事将越来越重要。不要以为真的就是“越老越值钱”,老飞行员的医疗支出等成本会增加。组织管理能力会越来越重要,具备人格感召力的团队领导会越来越被重用。
第二,别让爱人赋闲在家。婚姻的一大作用是减少风险,所以不要对婚姻进行自我阉割,牺牲另一半的事业。否则,这就意味着你将家庭所有的重担都扛到自己肩上。你想想,你拿什么为你40岁之后的“4位老人+2位大人+孩子”的生活负责?如果爱人赋闲在家,不要忘记交社保。
第三,尽早学习投资知识,掌握金融思维。金融思维其实是生活中的必备思维,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和它打交道。飞行员的高薪,使得他们很少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当然,所谓学习金融理念,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专业的投资人,而是要培养一双能看透迷雾的慧眼,学会选择一些靠谱儿的、合适的投资渠道。理财的观念,应该尽早建立起来。
第四,管理自己的欲望。不要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感觉全天下都可以买。冷静下来,对风险进行预判,管理好欲望这个最大的风险。(《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