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提到候机楼,大家就会想到那是一个将旅客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集散地。除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外,快餐店、精品店、大幅广告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候机楼体现出越发时尚大气的建筑风格。但即便候机楼越建越宽敞、越建越漂亮,由于功能上的同质化,真正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不多。其实,候机楼作为城市迎接南来北往旅客的第一接触点,是一张须精心打造的城市名片。
要打造一张有城市烙印的名片,可以尝试在候机楼建设中加入文化元素。去年底,上海浦东机场艺术馆在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国内出发候机厅正式建成开馆,与之前上海浦东机场建成的国内第一座机场博物馆、传统文化展示空间等共同打造浦东机场文化圈,向来往上海的国内外旅客展示上海这座摩登城市的海派文化的精彩。上海浦东机场对旅客而言,不仅是钢筋水泥浇筑出的高端大气的建筑物,还是各色文化粉墨登场的艺术馆。其实,国内不少候机楼也开始尝试采用“候机楼+文化”的模式。南京禄口机场就曾经与南京博物馆合作,将微型博物馆开到了候机楼内,让旅客在候机时能看到南京博物馆馆藏瓷器复仿制品。天津机场贵宾室也曾为头等舱旅客和尊贵会员举办了一场国内书画名家作品的饕餮盛宴;2015年福州为了迎接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州机场国内候机厅举办了以“博戏——中国古代体育展”为主题的展览等,都让旅客对这些城市有一个特别的印象。
候机楼除了传统的交通功能外,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应大有可为。目前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仍有许多是高端客户,他们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同时,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家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多需求。如果能在出行的旅途中,让他们驻足流连于文化长廊中,从无聊的等待、消磨时光转向欣赏文化作品,对他们而言不失为一次增加了附加值的出行。同时,机场人流如织,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大型枢纽机场,来往的国内外旅客非常多。通过他们的影响和传播,对于这种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也大有裨益。而对于候机楼,通过文化建设,既提高了品位,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名片,又能因提供展位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可谓多赢之举。
除了获得经济利益外,候机楼也逐渐成为展示航企文化的重要平台。几年前,国内某航空公司首次在春节期间的候机楼内上演了“快闪”。虽然“快闪”是舶来品,但依然在旅客和业内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之后,“快闪”在节假日以各种形式不断在各大候机楼内上演,每一次都给旅客带去节日的快乐,也让旅客感受到了航企“以客为尊”的企业文化和航企员工积极热情的精神风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车的人越来越多,地铁、高铁、公交车等也都将站台逐渐延伸到了候机楼内。从市中心到机场,甚至从周边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候机楼,都已经变得越来越方便。在这种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下,候机楼难道仅是供旅客等侯过去的中转站?候机楼可以是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成为旅客来这个城市旅行必须到达的最后一个景点,成为吸引艺术爱好者来到这里的一张名片。(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