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古建学 报道:“三心二意”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安心、不专一,不能集中精力。三心二意地做事情,每件事情都不会做好。但是,河北航空在抓安全教育、促安全飞行上,却通过三“心”二“意”把安全教育抓出了成效,促进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精“心”准备课件 内容全面
安全教育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该项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河北航空飞行部的安全教育是由部门负责人亲自讲授的,为了不让安全教育走过场、搞形式,授课人会至少提前半个月开始备课,并与中队长、资深专家型飞行员、一线骨干飞行员探讨讲授的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既研究以往运行中的典型事件、案例,又分析未来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隐患和风险。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员们努力做到全面而不累赘,突出细节而不琐碎,即使做好了课件,授课人也会抽出时间反复审阅,多次修改,目的就是要保证课件质量,使内容更加有针对性,为做好安全教育打基础。
耐“心”讲解内容 重点突出
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在安全教育会上,部门领导会根据参会飞行员的具体情况,结合课件中的内容,努力做到“抓两头带中间”,使每一名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学有所获。
在讲授方法上,深入浅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2月的安全教育会上,飞行部总经理聂爽、副总经理陈文刚针对冬春季节交替,受地形和太阳辐射影响,温度差距大,容易造成风切变、空中颠簸的现象,结合历史数据和以往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经验,使受众受益匪浅。飞行员们纷纷表示,教学内容十分“解渴”。
放“心”参加学习 注重实效
“放心”有两层含义,一是让飞行员放下心,不受航班任务的干扰,踏踏实实地专心参加月度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取得实效,收到成效。飞行部根据“飞行+休息”的飞行工作特点,每月都在不同时间段开展3批次安全教育,能让飞行员在休息日参加教育,从而实现教育全覆盖。二是讲事实,摆道理,使飞行员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提高其学习动力,不摆样子,不走过场,充分调动其眼、口、心、脑功能,既要“身”到,更要“心”到,专心致志参加学习,以求安全教育良好效果。
河北航空飞行部通过“精心”“耐心”“放心”,强化安全教育,收到了二“意”的效果,即听的有意思,学的有意义。
灵活教学 使听的有“意思”
安全是航空公司的生命线。为此,飞行部认为安全工作要唱好“四季歌”,既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刻舟求剑。
飞行部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改进培训的形式,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既结合飞行员的情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又结合航空安全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各有侧重地精选授课内容,分配教授时间。如3月安全教育会采取了案例讲评与运行风险提示“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施了“防鸟击”业务技能专题讲座与“最低油量”“紧急油量”等手册规章专项宣传贯彻相结合的形式,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法规,既为员工提高业务技能搭建了学习平台,又为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精心策划,最大限度地吸引飞行员,让其听起来有意思,愿意听,用心记,实践之。
学以致用 让学的有“意义”
飞行是高科技行业,由于其运行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必然存在一些风险,稍有闪失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飞行部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风险,使其到达可控或可接受的范围,实现安全运行。
飞行部在抓安全教育过程中,融入业务知识和飞行技能的培训,采取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身入心入,分析风险,以问题为导向,挖掘隐患,为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如2016年10月4日某机组执行石家庄—长沙航班,飞机起飞后空调增压系统故障,机组发现及时,决策正确,处置得当,及时返航,避免了一起严重事故征候事件;2017年1月24日某机组执行杭州—石家庄航班,杭州机场起飞爬升过程中,出现空速、高度不一致警告,机组按QRH处置后,高度不一致警告消除,正常落地。上述两起事件的成功处置,得益于在安全教育中开展过这方面的培训讲解,也得益于飞行员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娴熟的操纵技能,正是由于尝到了安全教育的“甜头”,飞行员普遍认为参加安全教育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经过多年按照三“心”二“意”方法和措施抓安全教育,河北航空飞行部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风气,通过培育安全理念,完善安全机制,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使安全真正地渗透到飞行员心中,为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扎下了牢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