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中国民航报》:未来民机研究 中国还需超前部署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7-01-11 17:06: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报道:新构型亚声速民机、新能源/新动力民机、超声速客机等变革性的民航运输产品,十多年后也许是非常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不过,目前中国对未来民机的研究投入还非常之少,与欧美相比,甚至不足对方的1%,对未来民机研究的技术储备距离产品研制差距还很大,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这是记者从不久前中国商飞发起主办的首届“未来民机发展国际论坛”上获得的消息。

未来民机多为翼身融合布局

“未来民机”主要是指面向2030-2050年,有别于目前典型的圆筒形机身、下单翼、翼吊涡扇发动机构型,具有“绿色、高效、快捷”等特征的用于商业运营的干支线飞机以及相关的航空运输系统。据了解,当前国际上对未来民机研发的主攻方向最重要的就是新构型亚声速民机、新能源民机、超声速客机等客运飞机。翼身融合布局即飞发一体化设计的飞机构型将是未来二三十年新构型飞机的主要外形,而更安静、更高效、更安全则是需要实现的设计目标。

与传统商用飞机相比,未来民机在节能、减排、降噪、减重、减阻、机场适应性等方面性能有显著提升,将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舒适,是人类经济、社会、科技以及绿色航空理念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绿色航空”已成为未来航空发展的主题,民机经济性和环保性要求日益严苛,民机发展面临巨大变革,颠覆性民机呼之欲出。

未来民机将是世界航空大国重要竞争领域

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民机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民机发展事关各国民机产业发展前景,已成为世界航空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在欧美,未来民机研究体现出强烈的政府主导、工业界牵头、科研转工程、系统性研究的特征。譬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在2014年提出了民航发展的六大引擎和四大计划,分别为低碳目标推进、运量增长、超声速飞机创新、超高效亚声速飞机、空管自动化/无人机、实时广域安全保障六大引擎,集成航空系统、变革性航空系统、先进飞行器、空域操作安全等四大计划,提出未来十年预算为106亿美元。其中,2016年NASA赞助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四家航空公司1:2大尺寸新构型亚声速飞机验证机项目。此外,第一批超声速客机将有望在2025年左右重返舞台,其中,2023年,将有博姆技术公司50座级三发超声速飞机交付,Aerion公司的12座级三发超声速公务机AS2开始跨洋运输,斯派克航与公司的12—18座双发超声速公务机也将交付;而NASA的静音超声速验证机则将在2019年底首飞、2020年开展公众接受度测试。

而在欧洲,欧盟于2011年提出“航迹2050航空领导计划”,其中斥资56亿欧元投入“洁净天空”计划的前两期,后续还将继续;以空客为主导开展开式转子与超高涵道推进系统、混合层流控制、综合客舱系统与解构、下一代驾驶舱等。

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新一代超声速科技图-244的发展,至今已退出图-344和图-444两种超声速公务机方案;苏霍伊设计局也曾从事多型超声速公务机设计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两种型号是6-10座的S-21和50-68座级的S-51。

中国亟需对未来民机的超前部署

中国非常关注未来民机发展趋势,未来民机产品概念方案(新构型、新能源、超声速)论证研究,及气动声学与低噪声设计、先进航电、先进多电、飞发一体化设计等技术研究,均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等10大领域;《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颠覆性技术,加快突破航空等领域可信技术。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对未来民机的研究缺乏顶层系统规划和长期重大计划支撑;缺乏协作组织保障,资源比较分散,研究比较零散;缺乏产品型号及航空运输系统开率,成果应用前景不明朗。与会专家大都认为,中国未来民机强烈呼唤革命性创新发展,亟需超前部署、科技引领、持续投入,否则将面临在竞争中被迫出局的窘境。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中国商飞公司作为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坚持“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理念,在探索未来民机发展领域做出了不懈努力,积极开展未来民机产品与技术研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了复合材料、先进航空电子系统、飞机/发动机系统集成与一体化技术、民机多电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商飞举办该论坛的主旨就是希望在把握世界民机发展总体趋势,探讨未来民机产品与技术发展方向,营造未来民机发展良好氛围,搭建未来民机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等7个国家40余家政府机构、航空企业、科研院校的百余名领导、知名专家学者。8名来自国际民用航空业组织、全球民机主制造商、供应商、知名航空技术研发机构与会代表及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权威专家学者做主题发言,介绍国际航空业未来民机产品与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愿景设想和重大行动计划,并通过互动交流探讨各方对未来民机产品与技术发展有关重大问题的见解。

 

 

 

责任编辑:李海燕 000
推荐新闻: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