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我国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运输体系的地位。2015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4.4亿人次,同比增加11.1%;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达到7270.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4.8%,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例达到24.2%。民航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地位和优势更加凸显。
在高兴地看到航空运输成为大众化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搭乘民航班机出行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为一些旅客随身携带行李所衍生出来的安全隐患和服务问题而忧虑。一些旅客随身携带超大(体积)、超重(重量)、超件(数量)行李走进飞机客舱,尤其是在节日假期,“三超”行李大量进入客舱,行李舱、座椅下,甚至旅客怀里还抱着行李,这既构成安全隐患,又易诱发服务纠纷,对航班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客舱安全和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对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威胁。放置行李时磕磕碰碰、在客舱走动时磕磕绊绊、行李过多必须交由托运导致航班延误、过多过重行李造成的隐载问题可能造成飞机重心发生偏差等等暂且不说,单就说发生突发情况的紧急撤离,就令人心悬的。如果遇到紧急撤离,这些装满行李舱、塞在座椅底下和抱在怀中的“三超”行李,在旅客慌乱之中必然无序撒落,严重堵塞撤离通道,进而羁绊住旅客求生的欲望,这可是堵塞了生命的通道啊,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就有航班遇到紧急撤离时,竟有一些旅客拎着箱子跳滑梯,导致充气滑梯被刮破,影响后面的旅客紧急撤离。
出现“三超”行李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旅客而言,一是随身携带行李已经成为许多旅客出行的习惯,不容易改变;二是一些旅客认为民航单位对随身携带行李不把关或把关不严,是对随身携带“三超”行李登机的“默许”;三是旅客托运行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行李丢失、箱包破损)和时间成本(等候行李时间较长)。对民航单位而言,一是执行标准不统一。尽管行业有普通旅客随身携带行李重量、件数和尺寸的限制性要求,但在不同机场执行标准不同,尤其是对高端旅客,随身携带行李标准更有差异;二是主体责任不明确。卡控“三超”行李到底是航空公司的责任还是机场的责任,是值机人员的责任还是安检人员的责任,是登机口服务人员还是客舱乘务人员的责任,不是非常明确。在国内许多机场,没有安排人员对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进行称重和卡控;三是行李服务跟不上。一些值机人员对旅客只是进行善意的提醒,但没有进一步的检查和核实;一些服务人员担心旅客投诉,对“三超”行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单位还存在杜绝野蛮装卸行为,再加上一些机场行李分拣、传送效率不高,等待时间较长,导致许多旅客不愿意选择托运行李。
“三超”行李看起来事小,但却不可等闲视之、听之任之。如果任由发展,“三超”行李所导致的安全风险会不断累积,最终造成严重后果。航空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旅客行李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着航班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关系着客舱安全和飞行安全,关系着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绝不允许旅客行李管理这个链条松动而危及航空安全,绝不允许旅客随身携带行李管理没有章法,决不允许“三超”行李畅通无阻进入客舱,既“卡”住民航服务,又“卡”住航空安全。
治理“三超”行李,不是某一个单位某一个岗位的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民航行业和广大旅客共同努力。民航方面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恪守真情服务底线,统筹进行谋划,实现齐抓共管。一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三超”行李对航空安全的威胁;二要加大宣传,努力改变旅客随身携带“三超”行李登机的习惯;三要统一标准,尤其要重申旅客随身携带行李的体积、重量和件数等限制性要求;四要落实责任,建立联合治理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严格进行把控;五要改进服务,尤其要杜绝野蛮装卸行为,提高行李分拣和传送效率;六要加大投入,推广运用科技手段,改进行李管理系统。只要民航行业工作到位了,广大旅客会主动配合,从而使“三超”行李止步于机场值机关口。
让旅客轻松登机、舒心乘机,让行李安全、便捷地托运、领取,这是广大旅客的期待,也是民航人应该奉献的真情服务。安全连着你我他,便捷依靠你我他。为了安全,为了便捷,我们都要积极作为。(鲍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