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尹洁报道:“这次搬迁,国航湖北分公司将最好的房源提供给了我们。不仅如此,我们想不到的,分公司也替我们考虑到了。从搬迁人员的调用、搬迁车辆的安排,再到各类搬迁工具和器材的准备与保障,乃至于和机场安检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办公家具的安装与分发,信息沟通的方式与方法这些细节,都替我们安排的妥妥当当。”工程技术分公司武汉维修基地高级经理唐坤平略带激动地说到。
随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期扩建拆迁工作的展开,分公司在机场内的7处(面积为5105平方米)生产办公用房面临拆除。涉及地面服务部T1办公楼、工程技术分公司武汉维修基地办公楼、航材库、定检车间以及国货航武汉运营基地办公楼。
综合保障部物业管理室经理熊康坦言,这次搬迁最大的难点在于搬迁面积大,涉及部门多,从接到搬迁任务到搬迁,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机场内可租赁的房屋资源稀缺,要在保证正常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房源后,完成所有办公用房的搬迁和安置工作,任务十分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前期协调房源的时间缩到最短,从前期规划、协调到后期任务的分配、搬迁和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周密部署。尽管是周末,分公司领导到部门领导,甚至是上倒班的同事都无一缺席的赶来参加这次搬迁,也使得这次搬迁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减到了最小。
笔者从综合保障部了解到,分公司领导多次带队实地走访,争取到了原机场公安局办公楼1、2层共32间(建筑面积约800 ㎡ )、盘龙城康顺集团办公楼作为一线部门的过渡保障用房。同时,租赁机场北区800 ㎡特种车库,作为维修基地航材库和定检车间的过渡用房。房源问题解决后,分公司充分整合人力和物质资源,确定了搬迁后的网络环境、设施和流程改善办法。对于搬迁工作日期选定、生产区域、办公场所的置换调整、各个时间节点的推进掌控,都做出了务实且严谨的决策。为了保证整个搬迁工作的顺利展开,分公司还派出专人研究具体的统筹与协调办法,并制定了详细的特殊情况工作预案。例如,针对办公用房,提出了海航园区、临空新城和盘龙城康顺集团等3套解决方案,并在方案中详细对比了3套方案的优缺点。针对生活用房,提出了5套解决方案。并且提前完成康顺集团办公用房的清扫和企业文化设计工作,7天内完成了所有部门的搬迁工作。
其实,养成了分公司先人后己的服务意识,只不过是分公司大力倡导的“'一盘棋'意识、系统观念”初步显现的众多成效之一。
对此,分公司领导层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和更为长远的打算。分公司领导表示,我们必须要有“下好一盘棋”的宏观视野,加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得之全盘、谋之长远。“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管理人员要以宽阔的心胸、战略的眼光,协调各方,整体推进,走活区域一盘棋,推动区域整体发展。要注意在各种场合倡导并身体力行服务意识、保障意识、安全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相互支援、通力协作已成为区域内部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国货航武汉运营基地总经理于健民也作了很好的诠释。他说,我们每个航班都会与分公司地面服务部工作人员复核装机货物信息。货物装载双复核机制的确立,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每个航班的腹舱载运率都应达到最大化。而要实现最大化,除了国货航自身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分公司各部门的一致努力。例如,航班保障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45分钟,咱们的航班关门正常,但运量依然呈上升的趋势,这全都取决于有效的区域联动。首先地面服务部调度配载室的支持配合:取消500公斤预留载量;对旅客行李由75公斤减至72公斤;地面服务部配载员和监装员严密监控航班旅客办理情况,遇有货物较多,载量不足时,配载员提前告知监装员航班预计装载重量和做好备装准备,当航班旅客截载时如还存在剩余载量时,及时进行备装操作。其次,还有分公司多部门例如生产指挥中心等,积极协调机场安检早班提前半小时开始货检,为早班吸入更多货物争取了时间。因为快件、邮件等大量服装包,多是赶早班,也就是说我们早班多是高载航班,所以机场安检早班提前半小时开始货检,此事的成功协调,极大的保障了腹舱高载运率以及快速过站。
“旅客的满意来自员工的满意,工作开展的好不好,员工内部服务的优劣至关重要。分公司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很多活动都邀请我们一起参与。”民航快递湖北分公司负责人说到。基于这样的共识,分公司在区域内大力开展凝聚力建设活动。据笔者了解,分公司全年邀请区域单位参与的篮球赛、羽毛球赛、“五四集市”、江滩徒步环保行等大大小小的活动30余次。
员工关爱,带来的变化是凝心聚力,产生的结果是旅客满意。春运期间的旅客流量大增,各级干部亲自上柜台、进机坪为旅客服务,员工们主动缩短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
像这样的例子,分公司还有很多。从政策、资金、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条块单位关怀和支持;提高分公司领导在条块单位重要事情的参与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区域资源和信息共享……
譬如,航班运行取消决策机制是在遇有航班取消调整的情况时,以生产指挥中心、地面服务部、武汉营业部三个部门为核心,集中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决策。该决策实施以来,涌现出大量保障运行、提升收益的事例,尤其在航班不正常的情况下,成效尤其显著。截至目前,与外航保持紧密联系,在外航航班取消时,积极接收转入旅客,国深合计接收签入外航旅客费用为113.98万。
“近年来,在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大客户开发和销售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武汉营业部高级经理张湘华这样表述道。分公司强化了大客户的管理、营销和服务工作,分公司领导带队,定期走访大客户,与大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了解并分析大客户的现实需求。大客户从2009年的9家,到2013的85家,伴随着分公司大客户发展数量的逐年递增,大客户销售金额也由700万跃升到今年的7269万。
通力协作是笔者在分公司采访的最大感触,分公司既重视国航系条块单位联动,又强化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驻场单位的协作。“就拿快速过站举例来说”,生产指挥中心指挥室经理闫超说,“首先,区域的合作与协调是快速过站的先决条件。现场保障的时候能够得到后方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临时为乘客、机组安排场外交通、预定酒店。其次,保障员提前到达现场之后,总是先与机场当局、相关部门确定好相关重要信息和设备车辆,力求所有准备工作在飞机抵达之前完美无缺。他们通常都会预订位置较好的机位、通知机场安检提前为旅客开门等。如遇下雨,他们还会为旅客、机组撑伞。”“当遇到飞机故障时”,闫超谈起近期刚结束的一次故障保障,“最重要的是先把握飞机动态,跟机组、机场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再根据他们的要求,加强与机场当局的协调,在机务检查飞机之前保证一切工作通畅、顺利。”
协作的背后,其实是甘为他人、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支撑。有了这样的精神,就不难理解这样的成绩了--2014年,分公司机组共安全飞行18798.87小时(9673个起落架次),滚动完成全年指标106.2%;在公司年度考核中,分公司绩效考核分数为104.49分,在公司38个二级单位中排名第四,在属地分公司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