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轶俊,东方航空公司上海飞行部空客A340的第一副驾驶。2008年进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飞行学院”)学习,2012年6月毕业。说起自己在飞行学院学习飞行的“通天之路”,他幽默地称自己乘坐了“精英飞船”。这是因为他作为东航在飞行学院招入的首批MPL(Multi-CrewPilotLicense,多成员机组驾驶员执照)试点班的学员,比同时进校的同学,至少提前了半年时间毕业。
当下,在民航领域,飞行员共有4种执照类型:私用驾驶员执照(PPL)、商用驾驶员执照(CPL)、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ATPL)和多成员机组驾驶员执照(MPL)。其中,多成员机组驾驶员执照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于2006年引入的新的执照类型。它是专门针对运输航空公司副驾驶推出的执照类型。
截至2014年5月,我国像陆轶俊一样持有MPL执照的飞行员共有37人,在训飞行学员100余人。随着MPL课程的推进和规章体系的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和训练机构涉足MPL训练模式。目前,国航、东航、南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厦门航空分别与飞行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华欧航空培训中心等多家训练机构进行合作,联合开展MPL课程训练,为航空公司培训“私家定制”的飞行员。
时间都去哪儿了
传统模式VSMPL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负责全球MPL项目推广工作,并享有“MPL之父”美誉之称的资深专家DieterHarms介绍,MPL是专门为直接从零开始培训运输航空副驾驶引入的一种执照类型。其核心是为运输航空公司进行飞行员初始培训提供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MPL训练的目标是使飞行学员具备在装备涡轮发动机的商业运输飞机上担任副驾驶的资格。与传统飞行员单人单机的培训方式不同,MPL让学员大量利用模拟飞行器训练,从而缩短地面和空中实际训练时间。
据美联社报道,在传统模式下,培训一名飞机副驾驶员需要18个月~24个月,而MPL仅需45周,大大缩短了时间。在美国,飞行员想要具备驾驶商务航班的资格,必须拿到“航线运输飞行执照”,这要求累计飞行1500个小时,一般需要2年时间才能达到。
在中国,飞行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运输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希望从航校毕业的学生能尽快从事大型机运输生产任务,而不是像美国的飞行员一样,在漫长的通用航空飞行职业生涯中,积累飞行经验,最终才能在大型航空公司寻得一席之地。“在美国,飞行员的成长过程是以庞大的飞行员基数作为支撑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MPL课程研发组成员白宏秋介绍。
“从航校到航空公司的过渡期越短越好。”飞行学院飞行员合同管理中心负责人说。他们的服务“客户”是国内各航空公司,且见过太多买了飞机“等”飞行员的情况。
而MPL训练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为这样的“客户”赢得了时间。在被问及“时间都去哪儿了”时,相关负责人给我们举例:一位MPL学员完成了理论阶段的学习后,10月份到飞行学院开始进行飞行训练,第二年3月就可以毕业;而传统模式下的训练则需要1年,即第二年10月。可以说,在民用航空高速发展的中国,MPL的训练方式找到了肥沃的实践“土壤”。
“速成”也能保安全
有声音提出,这样的“速成”能安全吗?
传统的飞行训练模式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私照训练;第二阶段是仪表训练、商照训练,并积累机长经验,训练结束时学员要取得商照;第三阶段进行高性能训练以及ATPL理论知识的学习;第四阶段学员要进入航空公司进行机型改装训练、本场起落训练、跟班以及积累副驾驶初始运行经验(IOE)。
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下,飞行学员大多数的训练是在单发飞机上完成的,所以学员进入运输航空公司后要进行机型改装训练、本场起落训练,学员在考核合格后成为第二副驾驶。第二副驾驶在驾驶舱内满足一定的跟班时限要求后才能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由机长带飞。这个过程需要6个月~10个月的时间,所以从学员进入公司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副驾驶,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MPL飞行训练的“四部曲”:第一部进行私照训练。此外,还必须准确地完成复杂状态的改出与仅参照仪表飞行有关的所有程序和机动动作。第二部初级训练是MPL整个概念中最重要的阶段,需要进行仪表和高性能训练。第三部为中级训练阶段。第四部为高级训练,进行航线及型别等级训练和本场起落训练。学员不但要进行20次本场起落训练,而且要在全模拟机上针对航线和飞机型别等级进行训练。MPL训练是在威胁与差错管理(TEM)的总体环境中进行的,并且将基于能力的训练从一开始便贯穿整个训练过程。
东航飞行技术管理部张永建机长表示,得益于MPL课程的灵活设计,模拟机训练和理论学习穿插进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大大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MPL培训前期就明确每一位学员将来操作的特定机型,从一开始就把学员向特定机型的机组人员方向培养。训练中,飞行员能力倾向测试成为运输航空驾驶员的入口条件。现代飞行员的能力倾向测试结果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可信度,测试结果能直接区分哪些人适合运输航空驾驶员这个职业。与现行的飞行员训练方式相比,MPL训练充分发挥了飞行模拟训练设备的优势,缩短了在飞机上的训练时间,大量延长了在飞行模拟训练设备上的训练时间。利用所延长的模拟训练时间,针对航空公司运行中各种变化的环境,以高质量的课程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率,控制训练周期。MPL基于能力训练,有专业教员以及国外专家共同指导学员,自始至终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私人定制”课程。在训练过程中MPL着眼于培养多成员机组驾驶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将从根源上大大提高飞行员的素质,让每一位MPL飞行员都更加值得信赖。因此,MPL培训在“速成”中也能保障安全。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MPL,这种新的飞行员训练项目,可以为运输航空公司提供完成训练后能立即上岗的合格飞行员。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学院院长庆峰告诉记者,所有的MPL学员在招生时都从多方面进行严格的筛选,在教学中实时监测学员的学习情况,定期测试评估,将无法达到标准的学员淘汰,做到严格把关,因材施教。
庆峰表示,在中国95%以上的飞行学员毕业之后都是进入运输航空公司进行飞行,因此MPL训练更加因地制宜,更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大型运输航空器多成员机组运行的实际操作环境。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标司通用飞行标准处副处长韩光祖告诉记者,基于能力训练的理念和把初始改装训练融入课程中,更能满足运输航空公司的用人需要。此外,增加模拟机的训练时间,符合目前中国训练空域紧张的实际情况,这种多渠道培养运输航空公司副驾驶,有利于缓解中国运输航空公司飞行员短缺状况。
根据IATA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球已有30个国家批准了MPL的认证。有22家训练机构正在进行MPL训练,2330名学生已注册MPL课程,累计已有785名学生毕业,圆满完成建立初始运行经历阶段,成为副驾驶。
专家表示,MPL作为运输航空飞行员培训的“私人定制”课程,目前来看,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MPL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局方的指导、帮助和协调,建立完善的、符合国际标准和航空公司需求的飞行员选拔机制;制定MPL各阶段的能力标准,将MPL各阶段飞行教员能力标准化;同时,需要航空公司和飞行培训机构的通力协作,在航空公司和训练机构建立一支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课程开发团队,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培训体系。此外,定期组织MPL课程研讨,明确MPL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记者马鑫 通讯员熊英博、刘蓉、柏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