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解放、徐晗璟 报道: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彰显人文关怀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上海虹桥机场日前正式发布《虹桥机场航站楼精品卫生间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该《要求》在业内首度面向机场场景的“设计+运营”,制定一体化卫生间标准,以标准化、体系化、人性化、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构建卫生间管理标准,将这一出行“刚需”空间打造为展现机场服务品质与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目前,民航业对卫生间的规范多集中于硬件条件与空间规划等基础功能,定性多、定量少,对亲子家庭、轮椅旅客等特殊人群的细分需求关注不足。围绕这一问题,积极致力于精品机场建设的虹桥机场公司于2024年8月启动标准编制,组建专业项目团队,并邀请上海质科院专家参与全过程技术论证。历经一年调研、梳理与验证,《要求》在整合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虹桥机场的建设与运行经验,补齐了机场卫生间精细化管理的行业空白。

虹桥机场此次发布的《要求》共7章122条,覆盖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持续改进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从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环境控制到日常清洁、人员培训、物资管理、应急处置等的全链条体系。其突出“设计可依、标准可测、管理可循、体验可感”四大特点,确立PDCA(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闭环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培训强化、严格监督和持续改进,确保标准可执行、能落地。
《要求》突出数据驱动,在大量指标中引入可量化要求:将原有定性要求转为定量指标29项,提升既有标准13项,新设指标13项。量化内容包括水龙头出水量、坐便器水封高度、冲水水压、易耗品规格参数、布草与工具更换周期等。通过明确的数值化标准,管理链条实现“可测量、可追溯、可考评”,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与管理透明度。

(本文图片均由虹桥机场提供)
围绕旅客实际使用场景,《要求》强化感官体验与人文关怀设计,提出温度、湿度、声光等环境要求;进一步完善无障碍与第三卫生间配置,明确抓杆安装工法及无障碍洗手池容膝空间;同时细化应急响应流程,对报警、断电、遗失物品处理等场景作出明确规范。《要求》通过细节提升,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操作环节。
《要求》的实施是虹桥机场推进“精品机场”建设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上海虹桥机场稳步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机场于2024年完成制度框架搭建后,在2025年聚焦运行安全、服务品质、管理效率三大方向,持续推进示范性标准制定,《虹桥机场一线岗位班前会要求》、《航站楼普通卫生间运行管理要求》、《航站区施工管理手册》等标准正同步编制中。下一步,虹桥机场还将组织标准培训与应用评估,并计划在成熟后进行推广,力争形成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为民航服务品质提升贡献“虹桥智慧”。(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