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晓莉 通讯员王贺、郭静妍 报道:“从扫码预约到完成安检仅用时8分钟,较以往节省近一半时间!”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刚通过“易安检”通道的上海旅客陈先生对这一高效体验赞不绝口。这一场景正是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以下简称“安保公司”)围绕“四个强化”推进旅客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体现。作为国门安全的守护者与服务体验的践行者,安保公司聚焦“安全+服务”双提升目标,通过强化科技赋能、人文关怀、流程优化与体系构建,推动安检服务全流程实现高效与温度的和谐统一。
强化科技赋能,“智慧安检”破解效率瓶颈
“请将随身行李放入托盘,无需取出电脑及雨伞……”在大兴机场“易安检”专用通道,安检提示语清晰而温和。该通道集成毫米波安检门与AI图像识别系统,旅客无需反复取放物品即可快速通行。数据显示,“易安检”通道日均保障旅客300至400人次,单人过检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以上。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通行效率上。安保公司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兴悦橙服”服务体系,例如在团队旅客保障中,依托“团队预约”线上平台,提前规划最优通行路线及安检通道,并结合旅行社信息预判老年旅客、母婴群体等特殊需求,提前启动专属保障流程,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旅客少跑腿”。

安保公司搭建爱心通道做好特殊旅客服务
强化人文关怀,“精准服务”传递国门温度
“阿姨,您的降压药可以随身携带,请放心。”在爱心通道内,安检员小林用流利的粤语安抚来自广州的张阿姨。这正是安保公司“暖兴方言”服务的日常写照。目前该服务已覆盖粤语、川语等五种方言,旅客可提前预约,享受“乡音引导”全流程服务。
为精准识别并响应不同旅客群体的需求,安保公司精准对接实施“三色手环”分类识别机制:黄色代表老弱病残孕等需特殊关怀旅客,橙色为首乘旅客,绿色为时间紧张的急客,安检员可根据手环颜色主动提供相应协助。此外,专用安检区域配备婴儿护理台、防滑地面、适老化灯光等设施,全面营造便捷、贴心过检环境。
强化流程优化,“协同联动”畅通服务链条
“通过微信群提前提交团队信息,系统会推荐最优安检通道,有效避免集中排队。”北京某旅行社导游展示了“大兴机场团队保障”微信群中的预约记录。为解决团队旅客集中过检难题,安保公司联合航空公司、航站楼管理部等单位,建立“信息前置-专区保障-快速分流”全流程机制,并与30余家核心旅行社系统对接,提前推送禁限带物品宣传材料,提升旅客准备效率。
同时,安保公司将流程优化延伸至国际旅客服务环节,与机场协同,推动安检与边检流程无缝衔接,并实施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机制,确保在降雨、航班延误等突发情况下,应急服务响应及时、流程顺畅。

安检员协助老年旅客使用“人脸识别验证系统”(首都机场供图)
强化体系构建,“标准建设”夯实服务根基
“请演示L型引导手势的标准操作。”在安保公司培训教室内,每月一次的服务技能考核有序进行。为筑牢“兴悦橙服”服务根基,安保公司组建专业培训团队,围绕特殊旅客服务技巧、方言沟通礼仪等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建立“服务监察-问题整改-效果评估”闭环机制,结合旅客满意度调研与视频回溯检查,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体系化建设还体现在跨部门协同方面。安保公司与地服公司、公共区管理部等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周例会分析服务短板,制定并固化《团队旅客安检保障标准》《特殊旅客服务规范》等制度文件。通过预安检信息前置、通道资源动态调配等措施,旅客整体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从“易安检”的科技提速,到“乡音伴行”的暖心服务;从“三色手环”的精准识别,到团队预约的流程协同,安保公司以“四个强化”为支撑,在大兴机场逐步构建起“安全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现代化安检服务体系。安保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兴悦橙服’建设,推动智能技术与人文关怀进一步融合。”在这座世界级航空枢纽,安全高效与温馨服务正共同谱写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