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湖北机场集团航务公司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鄂西地区支线机场腾飞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9-24 17:59: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刘玉姣、金迈克 报道:“Great Bay 851, Yichang Tower, Runway 14, cleared for take-off.”2025年一个繁忙的夜晚,湖北机场集团航务公司宜昌空管站管制员张强镇定自若地向一架国际航班发出起飞指令。这是他今年保障的第46架国际航班。而在两年前,这位支线机场管制员还是一位“看到外航呼叫就心头一紧”的见习生。

这一转变,是航务公司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破解支线空管发展难题的生动缩影。面对支线机场空管人才储备不足、国际航班保障能力薄弱等共性难题,探索出一条精准赋能、多维锻造的支线管制人才培养新路径,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优化服务能力,赋能鄂西支线机场与地方低空经济发展。

班组长综合服务能力拓展培训

战略破局:构建“大培训”体系,赋能鄂西支线机场新篇章

随着区域性航空市场活力日益凸显,支线机场空管保障能力面临全新挑战。航务公司创新构建“全链条、沉浸式、精准化”培养体系,定制化开发培训课程,补齐公司资质培训模块,打造湖北机场集团管制员模拟机培训基地,大力推行“一岗多能、一人多照”模式。2025年以来,公司新增各类专业执照31人,其中新增管制执照19人,ICAO4执照9人,目前具备管制英语资质的支线管制员已达18人。这一突破性进展,为鄂西支线机场破解人员编制紧张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2025年以来,航务公司已安全保障国际航班380多架次。

模拟特情处置

精准赋能:聚焦“实战化”靶心,打通人才赋能新路径

针对支线管制员英语应用短板,公司独创“情景浸入式”教学法,利用管制电教室、管制模拟机高度还原国际航班指挥全流程、国际航班特情处置,让管制员在近乎真实的压力环境下提升英语通话和处置能力。

“导师带徒”制度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不再是简单的经验传递,而是由具备丰富国际运行经验的教员与青年管制员“结对子”,进行从指挥技巧到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全方位辅导。“这种‘靶向传帮带’,让我们快速跨越了从‘不敢说’到‘自信说’的障碍。”一位年轻管制员深有感触。

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恩施空管站邀请高校教师开展ICAO4专项辅导,通过“三维训练法”和“金字塔训练模型”有效提升支线管制员英语专业水平。

此外,航务公司定期组织的跨界业务交流打破了专业壁垒。管制员走进气象、技保等关联部门进行短期轮岗,深化了对运行全链条的理解。“了解了天气预报的生成逻辑,我现在能更精准地向机组提供决策建议,协作效率大幅提升。”一位完成轮岗的管制员表示。

校企合作开展管制英语培训(本文图片均由湖北机场集团提供)

机制创新:打造“训战融”机制,激活队伍内生新动力

为确保培训效果持久化,公司建立“培训-考核-回头看”闭环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涵盖特情管制指挥、跑道侵入、复杂天气处置等核心风险点的专项培训考核。管制员通过ICAO英语小程序刷题自学、专项培训考核的方式确保培训效果持久化。2025年以来,关键培训内容掌握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在传统师带徒基础上,创新引入“班组辅导员”制度,指定业务骨干进行日常辅导。全年开展各类培训百余次,覆盖超过1000人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同时,构建“培训+竞赛”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举办“空管教员技能竞赛”“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用,并将优秀人才纳入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库,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拓展服务:提升“大服务”能力,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

在夯实内部人才基础的同时,航务公司着眼未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公司通过举办专项培训,着力扩展对外服务思路和增强前沿发展意识。引导各空管站优化服务模式,积极适应并服务地方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

在稳固保障传统通航飞行的基础上,航务公司积极引导各空管站拓展新业态服务思路:各空管站探索优化低空游览空域使用和飞行计划审批流程;宜昌空管站助力宜昌市构建市级低空智能运营服务平台,建成宜昌市无人机智能基站网格(26个站点);恩施、襄阳、荆州空管站加强与本地航校训练的协同保障,积极关注配合各地市州文化节无人机表演、恩施州自行车公开赛无人机保障、无人机物流配送、巡检等新业务的空管服务配套程序。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将空管保障能力有效转化为服务地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凝聚合力:筑牢“共同体”意识,锻造鄂西支线空管铁军

人才培养,既在于技,更在于人。航务公司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在制度上要求严谨细致,在氛围上鼓励大胆创新、勇于担当。通过定期开展篮球赛、联谊活动等团建活动,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极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严谨的工作作风与活泼的创新活力相得益彰。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营造了生动活泼、团结奋进的团队氛围,更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航务公司党委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支撑安全运行、服务地方发展的基石,持续探索更科学、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构建“大培训”体系为主线,聚焦实战赋能、推动机制创新、拓展服务能力、凝聚队伍合力,努力锻造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具备服务拓展意识的支线空管队伍,为鄂西支线机场的高质量运行和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以实际行动服务机场安全高效运行、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江西航空开展主题机上活动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团委组织参观抗战主...
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