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李宜鹏 报道:作为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机场不仅是人员流动的“中转站”,更是守护经济秩序、保障群众财产安全的前哨点。9月22日下午,西安咸阳机场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开展“筑牢货币安全网 守好群众钱袋子”主题反假货币活动,正是机场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以细节服务护航经济生活的生动实践,而在当下复杂的金融环境中,这场活动更凸显出反假货币工作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李宜鹏/摄)
西安咸阳机场作为西北区域的航空门户,每日迎来送往数万国内外旅客,汇聚了多元消费场景与资金流动需求,这既为经济活力释放提供了广阔空间,也让假币风险有了可乘之机。尤其是随着支付方式的不断演变,假币犯罪呈现出更隐蔽、更多样的特点——“道具类假币”混淆视听、互联网平台非法销售假币暗度陈仓,不仅威胁着旅客的切身利益,更对人民币法定货币的形象与信誉造成冲击,破坏金融秩序稳定。在此背景下,西安咸阳机场公司以 “民生导向、需求导向、精准有效、全面动态” 为原则,创新采用覆盖式宣传,正是瞄准了枢纽场景中的风险痛点,以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将反假货币防线前置到旅客出行的关键环节。
依托航站楼客流密集、辐射范围广的优势,西场精准聚焦国内外旅客、机场商户及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陈列主题展板、现场真伪鉴别、循环播放科普视频、发放宣传折页以及开展有奖问答互动等丰富形式,让反假货币知识变得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更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工作人员携带先进货币鉴定设备到场,结合真假币防伪特征图像面对面答疑解惑,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帮助旅客快速掌握实用的假币识别技巧,更让警惕假币的防范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对于机场商户而言,这些知识是日常经营中的“安全锁”,能有效避免因误收假币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国内外旅客来说,尤其是初次来到西安的外籍旅客,了解人民币防伪知识、认清假币陷阱,更是保障其在华消费体验、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
或许有人认为,移动支付普及的当下,现金使用频率降低,反假货币工作的重要性已有所减弱。但事实上,现金在机场餐饮、零售、交通接驳等场景中仍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老年旅客、外籍旅客等群体,现金支付仍是主要选择,假币风险并未因支付方式的变革而消失,反而随着犯罪手段的升级更具迷惑性。此次西安机场的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正是打破了“反假币与我无关”的认知误区,让全社会意识到,反假货币不仅是金融机构的责任,更是每个市场主体、每位公民的共同义务,只有人人具备反假意识、掌握反假技能,才能形成“全民识假、全民防假、全民打假”的合力,从根本上压缩假币犯罪空间。
西安咸阳机场公司一直以来注重推广实效,深化协作相关单位持续开展形式更新、内容更实、覆盖面更广的各类“进机场”主题活动。这一举措背后,是机场对“守护群众钱袋子”责任的长期坚守,也是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承诺的有力践行。作为民航服务的重要窗口,西安咸阳机场在筑牢货币安全网的同时,为旅客营造更安心的出行环境,让每一位途经此处的人都能感受到经济生活的安全与温度,为西北区域金融秩序稳定、经济活力提升注入坚实的民航力量。(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