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咸阳机场T5航站楼国内航班截载时间由40分钟优化至30分钟。这看似简单的10分钟缩减,不仅为旅客争取了更充裕的办理值机时间,让出行少一份仓促、多一份从容,更是机场以效率革新提升服务品质的深层追求,成为民航领域以便捷效益赋能旅客体验的生动实践。

暑运中的西安咸阳机场航站楼(李宜鹏/摄)
30分钟截载的“时间密码”
航班截载时间是机场运行效率的“晴雨表”,更是旅客出行体验的“关键刻度”。缩短截载时间10分钟,意味着对机场全流程协同能力、设施支撑水平、应急响应速度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为此,西安咸阳机场锚定“服务匠心”目标,结合T5航站楼投运后的运行特点,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攻坚:从全流程风险点排查到各保障环节压力测试,从旅客动线模拟到部门协同机制打磨,通过扎实的调研论证与精准施策,将“把便利留给旅客,把挑战留给自己”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以系统性优化实现了运行效率与服务品质的双重提升。

为旅客办理值机效率同步提升(李宜鹏/摄)
为让30分钟截载从目标变为现实,机场公司联动航空公司、地面服务、安检等多保障单位构建“一盘棋”协作模式。针对旅客最关心的“晚到焦虑”,机场升级了全流程服务体系:优化楼内标识指引系统,以清晰的唐三彩色系分区、动态电子屏提示,让旅客从进入航站楼到找到值机柜台的路径更明确,平均节省寻路时间3-5分钟;设立晚到旅客专属柜台与安检通道,配备专人引导,实现值机、托运、安检“一站式”快速衔接,有效缩短晚到旅客手续办理时长;建立涵盖天气突变、设备突发故障等场景的多重联动保障响应机制,确保异常情况下保障流程不脱节。
积极举措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高峰时段旅客通行效率提升40%,误机率显著下降。据测算,这宝贵的10分钟缩减,预计全年可助力2.4万人次旅客顺利成行,让更多因时间紧张险些误机的旅客,得以享受“最后一刻”的出行便利。
硬件赋能30分钟截载
西安咸阳T5航站楼70万平方米的运营体量与前瞻性规划设计,为30分钟截载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机场以“智慧化+人性化”双轮驱动,让设施成为效率提升的“隐形助手”。
智能行李系统是其中的“硬核担当”,采用高速独立托盘小车技术,行李从值机交运到装机前的转运环节全程仅需8分钟,较传统系统效率提升50%,彻底解决了行李转运“拖后腿”的痛点。针对线上值机旅客,航站楼二层专设“快捷出发”与“一证乘机”服务区域,旅客无需排队打印登机牌,凭身份证即可直达安检,通行时间缩短至传统流程的1/3。此外,晚到旅客爱心摆渡车、登机口专人引导等配套服务与硬件设施无缝衔接,确保从值机到登机的每个节点“丝滑顺畅”,让30分钟截载有了实打实的设施底气。
实战检验的体验答卷
恰逢截载时间调整恰逢暑运高峰,大客流压力下,新机制的保障能力与旅客体验提升得到了实战检验。家庭旅客王先生带着老人和孩子出行,因出发前临时整理行李耽误了时间,抵达机场时距离截载仅剩25分钟,通过晚到旅客专属通道,从值机到安检仅用12分钟,最终顺利登机:“本以为要误机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搞定,太贴心了!”;早航班商务旅客李女士则表示,截载时间缩短后,她得以多预留半小时准备时间,出行更加轻松从容。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载时间调整以来,T5航站楼相关服务实现零投诉,晚到旅客成行率高达99.7%。旅客的点赞与认可,成为暑运期间服务体验升级的鲜活注脚,也印证了30分钟截载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服务温度的延伸。
提升运行效率,西安咸阳机场从未止步。早在2024年6月1日,机场已将T2、T3航站楼国内客运航班截载时间缩短5分钟,为T5航站楼的进一步优化积累了经验;针对中转旅客,通过改造硬件资源、制定专属流程、优化最短衔接时间,让“中转无忧”成为现实,并将持续以“智慧机场”建设为抓手,聚焦值机、安检、行李转运等关键流程深化效率革新,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升级,让“快人一步,畅行无忧”的承诺覆盖更多旅客,以不断精进的服务品质,书写民航出行便捷效益的新篇章。(《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林莺 李宜鹏)(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