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吴晨芳 报道:8月1日凌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行区D滑区域最后一组助航灯光调试完毕,原有道面标志标识全面恢复,标志着历经133天的道面综合整治项目圆满结束。在虹桥机场和民航上海监管局共同完成投运前检查后,该区域全面恢复正常运行。在日均保障近800架次航班的前提下,该项目完成了道面结构强化、排水系统升级和助航设施更新,显著提升了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


(本文图片均由虹桥机场提供)
作为虹桥机场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不停航施工项目,D滑整治面临多重挑战:D滑临时段存在误滑风险、施工与运行区域相邻、高温多雨天气叠加暑期高位运行、地下管线复杂、道面切割与材料运输过程中易产生FOD等,给施工组织带来极大考验。机场各部门秉持“安全第一、协同共管、风险预控”的理念,联合管制指挥及施工单位建立“三方联动”协同机制,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科学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精准作业,确保了施工与运营安全有序衔接,实现“零事故、零侵入、零FOD、零管线损坏”的预期目标。
上海监管局全程督导项目推进,高标准指导制定不停航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多次开展现场检查,全程关注不停航施工方案落实情况、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执行效果、黄页发布程序和要求、飞行视角报告问题优化措施以及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指导优化施工流程、强化安全管控,保障项目安全实施;还以支部联建的形式,推动“党建引领业务融合”。恢复正常运行前,机场监察员以“收尾即开局”的态度利用航前进行检查,聚焦道面适航、助航灯光亮度一致性、标志线反光系数等指标,模拟航空器滑行路径复核新恢复标识与原有系统的匹配度,为项目全周期监管画上圆满句号。
施工期间,虹桥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达88.8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真正实现“运行无感、机组无感、旅客无感”。上海局将以此次施工为范本,持续督促虹桥机场进一步完善道面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利用整治后的道面数据搭建智能监测平台,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道面温度、沉降等参数,为后续维护提供精准依据,持续提升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广大旅客打造更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