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 许晓泓 通讯员李玉霞 报道:近日,青岛机场报送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空调系统节能降碳技术实践》和《青岛机场航班高效运行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东风下,青岛机场秉持“绿色机场、低碳出行”理念,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用实际行动为航空业的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青岛机场构建起“1+2+N”环境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遵循“统筹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实现对噪声、废水、固废等污染物的协同防治。通过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对周边航空器噪声进行定点24小时实时监测,妥善解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的噪声问题,让环保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迈上新台阶。同时,青岛机场2023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其不断完善碳排放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监测监督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按时准确上报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并顺利通过碳核查,为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青岛机场制定了《青岛机场“四型机场”技术推进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全力推进6个绿色机场重点项目,绿色机场建设经验获得民航局推广,相关研究项目也通过了山东省交通厅课题验收。《青岛机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出台,以全寿命周期为轴,聚焦“资源节约、低碳减排、环境友好、运行高效”四大核心,梳理出53项任务体系。《青岛机场用电管控工作方案》则借助能源管理系统强化能耗分析,多方面开展用电管控。2024年,在生产数据增长22%的情况下,本部用电同比下降3%,节能成效显著。

(青岛机场供图)
青岛机场精打细算每段滑行路,让低碳从跑道延伸。通过将地面滑行时间纳入精细化考核体系,青岛机场不断优化滑行路线设计,精准测算每架航空器的推出开车时间,动态调整航班推开顺序,灵活运用高效运行模式,把滑行距离和等待时长压缩到极致。2024 年,航空器地面平均滑行时间仅13分钟,这一数据在同体量同构型机场中位居前列,相当于为每架航班“省下”了可观的燃油消耗,让蓝天飞行从地面环节就烙上低碳印记。
机场用足用好每个近机位,让绿色贯穿保障全流程。74个近机位均建设有APU替代设施,再加上复合机位改造、停机位智能分配、协同航司拖曳航空器等一系列“组合拳”,青岛机场把航班靠桥率推向新高度。2024 年,在保障19万架次航班起降的高强度运行下,靠桥率仍达到98%,位列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二。
青岛机场还加速推进车辆电动化,为低碳转型注入新活力。从自身做起,更带动航司等驻场单位共同参与,在车辆更新时优先选择新能源车型(无适配车型除外),同步建成320余个充电桩织密充电网络。截至2024年底,机坪区域电动车辆占比已达27%,越来越多的绿色车轮在机场穿梭,不仅让地面保障更安静清洁,更为青岛机场的低碳未来蓄满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