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呼和浩特机场安检护卫部顺利签约完成首例全员营销项目,这标志着呼和浩特机场在非航业务全员营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机场的创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机场非航业务发展的新篇章。
政策破冰,全员营销号角正式吹响
在民航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坐商”变“行商”的创新突围已成必然。呼和浩特机场率先破题,以《呼和浩特机场非航业务全员营销奖励实施方案》开启体制机制破冰,首次将“人人都是增收主体”理念写入机场发展战略,激发全体员工的市场开拓潜能。政策一经发布,便在机场内部引起强烈反响,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激励着每一位员工投身到这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营销战役中。
资源汇聚,搭建合作共赢桥梁
随着政策的出台,机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范式也在重构。员工们纷纷行动起来,将手中的人脉资源、市场信息等进行汇聚。无论是来自运营部门的航线信息,还是商务部门的客户图谱,亦或是后勤保障部门的行业智库,这些原本分散的“数据孤岛”开始碰撞融合。通过这个平台,员工们能够快速找到潜在的合作机会,为后续的洽谈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洽商博弈,尽显智慧与坚韧
有了丰富的资源储备,员工们开始积极与外部合作伙伴展开洽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展现出机场人的专业素养与智慧。例如,安检护卫部在前期筹备工作中,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走访多家物流寄递企业,与企业高层及业务负责人展开深度沟通,详细了解其品牌宣传需求、冠名预算以及对机场货物安检通道的使用期望等关键信息。经过多轮洽谈与交流,有物流寄递企业表达了开展通道冠名工作的意向。随后,安检护卫部与之展开专项询价工作,结合机场当前的货量数据、货物安检通道的实际使用率、安检设备的维护成本以及安检人员的人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
签约落地,开启合作崭新篇章
经过多轮洽商,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合同签订。在庄重的签约仪式上,双方代表郑重地在合同上签字盖章,标志着合作正式达成。这份合同不仅是双方合作的法律见证,也是全体员工辛勤努力的结晶,更是呼和浩特机场非航业务全员营销首例,不仅为机场带来可观的非航收入增长,也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具辨识度的品牌展示平台,进一步提升机场货运业务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机场与合作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也为呼和浩特机场未来的非航业务拓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重奖功臣,激励全员奋勇前行
为表彰在此次全员营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呼和浩特机场根据事先制定的奖励政策,为成功拉动外部资源为机场创收的员工颁发了丰厚的资金奖励。领导对他们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赞扬,并鼓励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参与全员营销活动,为机场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一奖励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机场内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这张凝结着集体智慧的成绩单,揭示着传统国企转型的深层逻辑:当企业将员工从执行者转化为创业者,组织就获得了指数级增长的密钥。呼和浩特机场的实践证明,全员营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组织进化的高阶形态。其成功密码在于构建了“制度激励-能力激活-价值共享”的良性生态,让每个细胞都成为创新源泉。当企业中无数个创新触点同时发光,传统基础设施运营者便能够拥有破界生长的无限可能。(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鹏飞、董慕华)(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校对: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