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杜武豪 报道:航班预计到达时间是进港航班保障资源调度的关键参考依据,其预测精度直接影响机位、地面保障车辆和人员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近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式上线航班预计到达时间(ETA)精准预测模型。该模型投入使用后表现卓越,显著提升了机场运行效率,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4F 级民用国际机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以及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近年来,机场发展迅猛,2024 年旅客吞吐量达4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货邮吞吐量29.05万吨,同比增长9.3%;飞机起降33.18万架次,同增长7.1%。
随着业务量的持续攀升,对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机场三期信息集成系统建设过程中,运行控制中心积极践行“建运一体化”工作要求,联合悦泰公司、民航二所,创新性地引入电子围栏概念,致力于研发并优化ETA精准预测模型,全力保障ETA的精准性。
该精准预测模型技术先进,通过深度解析进港航班的航路信息以及标准仪表进离场图等关键数据,在航班前站起飞后便即刻启动动态轨迹估算工作。同时,借助ADS-B系统获取航班实时动态飞行数据,结合精心设定的航迹预测模型与电子围栏算法,生成涵盖时间、高度、速度、位置的连续4D飞行轨迹。系统还依据不同距离,巧妙设定走廊口、开始进近定位点和跑道等固定点参数,当航班经过这些固定点时,强制进行轨迹估算,并建立滚动更新ETA规则,以此不断提升预测精度。经实践验证,优化后的ETA精准预测模型可靠性极高,运算方法简便快捷,能够出色满足大范围、多目标状况下的实时性能要求。
自今年该模型在三期信息集成系统上线后,已参与算法执行航班28298架次。数据显示,其平均误差时间仅为0.47分钟,误差率和误差时间分别低于行业单位3.09分钟和47.57% 。这一卓越成果共缩短航班等待耗时1457小时,成功实现地面保障效率大幅提升与资源成本有效节约的双赢局面,极大减少了人力占用时间和保障设备等待耗时。此外,精准的航班动态信息实时发布,也为出行旅客及接机人员合理安排、灵活调整行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智慧机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其在全球航空枢纽竞争中脱颖而出。(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