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呼和浩特机场爱心医疗急救班组荣获“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3-03-14 15:36:00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迟传慧 报道:在呼和浩特机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8人班组:组员皆是女性。她们有80后、90后、95后,平均年龄只有34岁;她们就是“爱心医疗急救班组”肩负重任的一线“战士”。几年来,她们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完成了急救医疗、疫情防控及旅客服务等各方面多项艰巨任务,实践着机场公司应急保障部“同呼兴,争先锋”党建品牌,近日又成功拿下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2021-2022 年度“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不让须眉,巾帼也做“急先锋”

“患者收缩压60mmHg,舒张压40mmHg,呼唤无应答,通知救护车司机立刻转运……”航站楼内一名旅客突然晕厥摔倒,到位后医生白婷婷、护士文佳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吸氧、开通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指挥担架队迅速将患者抬上救护车,救护车鸣着警报向医院疾驶而去。转运途中,持续给予保暖、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这是爱心医疗班组工作中常见的场景。她们从事的是院前急救工作,“急救”顾名思义便是“急”与“救”。做急救处置,一要快,二要准。能否快速准确诊断、及时采取正确而必要措施,以最快速度转运,直接关乎患病旅客生命。她们很难有机会像大多数医生那样,可以从容中迫地为患者检查、诊断、开方,常常面对的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心搏骤停、呼吸极度困难、哮喘持续状态、外伤大出血……

2022年9月的一天,医疗急救室医生白婷婷、护士张攀攀接报到达航站楼候机区为一位突发疾病旅客出诊,只见旅客面色蜡黄、精神不振,但意识清醒的旅客。经询问,旅客处于肝硬化晚期,测量生命体征后,医务人员参考旅客严重咳嗽、情绪异常、言不达意、恶心呕血等进行判断,认为旅客当前状态继续乘机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强烈建议旅客立刻终止行程到医院进行治疗。在去往内蒙古医院的转运途中,这位有着旅客开始大咯血,吐血量约2升左右,接手患者的抢救室医生说:“多亏你们处置得当,送来及时。”24分钟的生死接力使旅客转危为安。

做急救,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从业者的反应速度有着苛刻要求。因此,她们是坚守一线的“奔跑者”,一声令下,双腿如飞,分秒必争,立即开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她们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看似简单的流程,但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是性命攸关;她们是肩挑重担的“女汉子”,14公斤的急救用物随要都得背起去紧急救援……

“每一次的急救就是感受生命所带来的意义。”爱心医疗急救副班组长张攀攀说,“虽然很忙很累,有时也很紧张,但是能够挽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使我们感受到自己职业的价值。”

练兵现场(迟传慧/摄

白衣为甲,能“担重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1月份,急救室第一次开展协助排查发热旅客工作。班组长白婷婷没有一丝犹豫就登机处置,结束返回后,大家问白医生“害怕吗?”她怔了几秒钟回过神说“穿上这身衣服,害怕也得上。”

三年多的时间里,爱心医疗急救班组迎难而上,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她们承接了旅客体温测量、海外返呼旅客保障、重点航班整架次保障任务及预防性消杀、国际航班保障人员的入环培训等多项专业而艰巨的任务,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2020年初呼和浩特机场在引进了多台红外线测温仪,当时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无法第一时间联系到测温设备的售后或者工程师,爱心医疗急救班组全员反复测试设备、背诵测温数据值,每2小时对设备巡视巡检,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疫情期间,她们承担的工作量最大的任务就是海外返呼航班保障。3年来,海外返呼旅客累计保障已达到上万人次,最多的一天内接收了54架次航班,保障了103名旅客。人手不够,她们就加班加点;航班与饭点冲突破,他们就错峰吃饭;防护服紧缺,她们就减少人员交接节约防护用物。

“妈妈,我想你了。”“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看着视频里孩子委屈无辜的脸,护士文佳不由得啜泣起来……

2022年9月,呼和浩特爆发本土疫情,机场作为重保单位,为了确保飞行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机场采用了留宿备勤的保障模式,班组成员在机场连续驻守58天,不能与家人团聚。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有无尽的美丽与温柔;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有无限的坚毅和勇气。她们懂爱,也懂家庭责任,但作为医务人员,她们深知:面对疫情,自己首先是一名“战士”,战斗在一线,是她们此时必须做出的抉择!

备勤期间,人员紧张、工作时长、工作强度大,班组除开展常规工作外,还承担了全机场环境核酸采样、视频消杀监管、个人防护用物培训、为员工采购药品等多项任务,点点滴滴都展现巾帼担当。面对防疫物资紧缺与采样感染多风险的“困局”,她们用创新担当“破局”自主设计出“一次性采样衣”,获得了内蒙古机场集团“五小”创新疫情防控类一等奖。

疫情三年内,在繁重的各类保障任务中她们做到了三年无安全事故、无投诉事件、无抱怨事件。

处置现场迟传慧/摄

真情暖心,旅客身边“贴心人

“由于我们对落地管控流程的一知半解,没少给你们出难题……对于你们的认真负责,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2022年2月,爱心医疗急救班组医生李丹收到一封感谢信。寥寥数百字,却道出了旅客对医护人员深深的赞扬与感谢。

写信的是一名初到呼和浩特,因发热而要求被送往医院隔离观察的旅客。身处异乡,无亲无故的他,得知自己无法正常出行时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李医生穿着单薄白衣在户外陪伴、心理辅导他一整个下午,小伙子终于释然了,当返回急救站时李医生的手指已冻得无法活动。

她们是医生、护士,但她们也是没有忘记自己是机场的服务人员。她们时时都把“真情服务”装在心里,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事小而不为”始终是班组成员的服务标准之一。疫情期间,当时国内外对出入境旅客的各类管控措施不同,导致旅客不愿配合落地后的各项检查。作为与旅客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她们需要经常面对旅客抱怨、指责,甚至人身攻击。但是她们没有任何怨言和推诿,主动承担起来为旅客心理疏导的任务,为了提升保障旅客的服务质量,她们简化流程、制作流程图、双语登记表并制定了心理疏导和安抚方案等、她们用自身专业的素质和女性特有的温暖,赢得了旅客的理解和认可。

为旅客办实事,用温暖服务人心。“12·1”为“艾”发声,艾滋病防治宣传走进航站楼;一场“5·12”护士节护理义诊活动在航站楼举行,为旅客送上“测量血压,预防高血压健康宣教”;为强化眼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旅客员工爱眼护眼意识,组织开展了“爱眼大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眼睛等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鼠疫、流感等各类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活动中处处见真情。爱心医疗急救班组以专业的能力、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旅客员工需求,诠释有温度的“贴心人”。

作为机场直面旅客的岗位,她们不仅执行好各项出诊转运等日常工作,还不断提升规范化服务的标准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民航人的“真情服务”。

宣传现场白婷婷/摄

勤修苦练“急先锋”背后的“慢功夫”

在医疗应急救援现场,她们是争分夺秒的“急先锋”,可以做迅速诊断、果断处置,然后当时当刻的“硬功夫”,却是在平时勤学苦练中慢慢练就的。

2022年,爱心医疗急救班组护士文佳为筹备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举办的“平安机场”急救技能比武时,不断跪地起身训练至膝盖淤青,手腕红肿。丈夫满眼心疼地问她:“疼吗”她玩笑道:“这是我的勋章,你可没有。” 以敬畏之心对待这份责任,“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日常运行中的有心人,不断加强学习,重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和肩上的责任,才能以治病救人为立身之本。

“因为我们是急诊医生,所以什么病都要懂,外伤要先止血、高血压危象要先降压、遇到癫痫发作的旅客首先要防止二次受伤……”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医生郭玉珍培训时讲到。

延展“课堂练兵”精准培训服务,根据成员自身差异的不同,因人施教;实行“课后比武”实训模式,将“基地”建在“课堂”上,打破原来只有“理论”没有“实操”的窘境;把实训基地建在课堂上,建立“课下激励”培训机制,结合行业发展与班组员工发展设计激励机制。自主开发多项实用课程,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消杀业务》《服务礼仪与旅客的沟通技巧》等。成立培训教室,内设气管插管半身模拟人、AED心脏除颤仪和雾化机等培训项目,参与培训创新并获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三等奖。

培训现场迟传慧/摄

除常规的急救医疗技能外,她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一些实用的治疗手段。2023年春运,一位面色发白、浑身发冷、出冷汗的女性旅客推门进入了急救室寻求帮助。受凉后引起的胃痉挛让她疼痛难忍,由于用药会对还在哺乳期的孩子造成影响。24小时待命的宋医生果断决定采取中医穴位按压疗法,反复刺激穴位来达到缓解的目的。15分钟后,旅客表示自己目前已无大碍,感谢医生及时伸出援手,向医生道谢后离开急救室。

目前该班组成员取得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院认证讲师1名、集团层级内训师2名、部门内部培训讲师1名,丰富20余项培训教具。

这就是呼和浩特机场爱心医疗急救班组,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一线、服务旅客、传递温情,以不让须眉的风采矢志奋斗,散发着温暖和力量,她们似乎很平凡,却早已形成呼和浩特机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lijiwei 000
推荐新闻:
江门首家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F-600产线落...
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推出行李防错拿新举措
海南空管分局全面升级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机场开启空管技能“强化模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保密教育系列活动
桂林机场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新疆机场集团博乐机场顺利完成2025年度...
那拉提机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吉安井冈山机场开展防汛专项检查工作
乌海机场多举措做好滞留旅客应急转运工作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