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赵瑜 报道:9月14日20时左右,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一带登陆。“梅花”风雨影响时间长、范围大、与天文大潮叠加,潮位高,威力不容小觑。面对风雨一步步逼近,宁波机场公司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落实“六个坚决”,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出色地完成了防台防汛各项工作。台风过后,宁波机场快速组织恢复生产运行,取得防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未雨绸缪,严密部署压落实
作为整个浙江地区防御的“前哨站”,宁波机场上下高度重视,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思想准备,与空管气象部门、市气象台、市水利局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专题研究台风路径、航班特情、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针对此次台风特点第一时间部署防御工作,全面落实好防风、防雨、防涝的各项准备。
宁波机场公司领导靠前指挥,分别带队深入飞行区、场区、航站楼区、三期工地等区域,对防台防汛准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对飞行区FOD防控、可移动设备系留、沟渠强排等措施以及三期建筑工地、灯光导航台站、变电站等重要场所抗台防汛措施落实和候机楼、场区运行秩序进行检查,将细节落实到位。
9月14日,宁波机场启动防台防汛I级响应,当天取消所有航班共计131架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各单位迅速按照预案清单开展设施设备的再检查、再落实。“通过总结以往防台经验,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提前做好食物、消毒药品等物资储备工作,为备勤人员配备了足够的雨鞋、雨披、安全帽等必需品。还配备各式排水泵326台,专用沙袋5400个,麻袋600只,系留绳索29件。”宁波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机场还设置沙袋集中放置点,便于各部门提取使用;供电、灯光站、导航台等部门加强了燃油储备。这些物资,在抗台防汛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闻“汛”而动,协同联动战风雨
台风期间,宁波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等协同配合,加强信息传递,为抗台防汛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宁波空管站及时提供了台风动态和本场天气趋势信息,为机场研判形势、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了依据;宁波机场运控部门通过各类平台及时向各单位发布天气趋势、实况、水位及航班调整信息,使各单位能够及时感知态势,更加合理地做好人员调配、资源调度,更好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宁波机场及时向市防指、省机场集团汇报机场实况,安排专人进驻市防指,24小时蹲点待命,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期间,机场向上级报告信息30余次,对内发布信息50多次。特别是动态掌握机场周边水库库容和放水信息,为机场防台防汛决策提供了及时而又精准的信息支持。

14日航班取消后,各航司第一时间发布了航班取消和异常信息,提醒旅客及时调整行程,进行退改签。针对可能出现的旅客滞留情况,宁波机场提前与28家航延协议宾馆、巴士公司进行联系,储备了充足房源,留足了备份运力,期间未发生一名旅客滞留机场的情况。
应急处突,主动应变保安全
未及正式登陆,“梅花”已携强风夹密雨对本场造成影响。越是风雨肆虐,越要冲在前线,越要擦亮胸前的党徽。宁波机场党员干部在防台抗台一线,将鲜红的党旗一插到底,将担当的作风实践到位,在风雨中站成了“主心骨”。据统计,此次防台防汛期间宁波机场组织成立防台防汛应急小分队12组共219人,备勤人员389人,有效处置了围界被塑料薄膜覆盖、顶棚铁板松动、电梯基坑进水、通道积水、树木倾倒等突发情况;机场消防救援力量共出动5次,成功化解接雷达连营房进水、东部综合楼消控室水泵房管线桥架漏水、老国际货站地下水泵房积水等险情。

同时,运行、航站、物业发挥三大“管家”职能,对飞行区、航站楼区、场区区域管理,实现全区域无缝隙覆盖。针对此次台风风大雨强的特点,宁波机场及时采取了防吹、防漏、防涝、防电的“四防”措施,坚决落实防护,预防灾害发生。
14日当天下午,宁波机场对台风的影响情况及趋势进行研判,最终确定了15日11时正式恢复运行的目标,并组织做好设施设备恢复、检查和人员安排。相关单位对飞行区及机坪道面、灯光、导航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对道面摩擦系数进行测试,解除了廊桥系留并进行检测,及时恢复了机坪设施设备。9月15日上午11时,从天津飞往宁波的9C852Z航班作为“梅花”台风过后宁波机场“接待”的第一架飞机顺利落地,航班逐步恢复正常。
在一个个决策部署下,在一次次冲锋攻坚中,在一场场战斗打响后,宁波机场全体员工众志成城,筑起了对抗“梅花”的坚实堤坝。此次应对“梅花”台风期间,宁波机场未造成一起人员伤亡、未发生航空器擦碰等不安全事件、未发生重大财产损失。历经风雨洗礼之后,机场这片土地上正焕发出一种更为坚韧不拔、愈加奋发向上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