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的秋季,正是一年景色最美的时候。在银川机场航站楼门前,一排整齐的银杏树披挂着金黄的树叶一直是过往人群驻足观看,拍照留念的网红地。然而,最近安全检查站站长肖利银在此经过时,只是抬头短暂欣赏,便步履匆匆前往他和团队坚守的疫情防控主阵地。
10月,西北的疫情扩散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当战斗的号角再次吹响时,肖利银和他的团队冲上前,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换装 不换作风

32年前,肖利银是保家卫国的军人。
1992年,肖利银转业身着安检制服开始守护空港安全。
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至今,肖利银更是一笔一划“描”出安检人的战“疫”精气神。

“这道门,我们要安全守牢”。肖利银站在安检通道前铿锵有力的说出这句话。的确,安检是乘机旅客必经的环节,也是机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每一次查验更事关疫情防控的大局。
肖利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未休过假,宿舍的衣柜里布满了四季换洗的衣服,始终与团队一起看日出日落。此轮疫情扩散开始,他更是给自己压担子、添砝码、找罪受,在看到新闻报道有疫情再次发生时,他直接关掉了家中的水电暖,一直住在机场,与家“分别”。疫情形势变化太快、防控压力持续增大、防控政策不断更新,这些始料未及的事情让这个老兵急得上了火。为了及时掌握疫情防控信息政策,让员工安心工作,确保忙中不出乱,肖利银和自己较上了劲......
每天肖利银都会查看疫情最新通报信息,归纳上级防控指令,检查员工防护,疏导员工心理压力......这些给自己加码的事,他亲自做了,就会心里踏实。经过系统梳理,他提出了“一客一消、一筐一消、一岗一消”的在岗三消法和“岗前岗后消、区域转换消”的个人双消法。每天在安检通道来回穿梭,他都会紧盯员工的各项操作流程,当好监督员、监控员、巡查员,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错过“一亩三分地”别样“风景”。
展现 家国情怀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具有榜样力量的人,自身总是带有吸引人的光。疫情卷土重来,肖利银和俞绍斌、崔磊、轩炎三位站长一道,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带领站队全员站好每一班岗、落实部署、做好防护,筑牢防控堡垒。

因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员工必须居家隔离,人员的减少不代表工作标准可以下降。面对人员数量减少,一方面肖利银及时组织优化排班,确保在岗人员工作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及时跟踪隔离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主动利用线上视频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
“很多年轻员工抗压能力弱,但经过疫情防控的锻炼后心智更加成熟了”。在开站队例会时肖利银这样说道。的确,在肖利银看来,员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关心呵护好员工是他心中牵挂的。因为工作需要,肖利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保障现场,即使自己的家人偶尔擦肩而过,他也未能察觉到熟悉的身影。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同在机场工作,或“夫妻档”共抗“疫”,或上阵“父子兵”,或“兄弟齐力”把关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弘扬抗“疫”精神,我们应当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担当 青年责任
心有大爱,无私奉献,则所有困难皆可战胜。在肖利银的感召下,站队所有员工均能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担当书写自己的抗“疫”青春风采。
党员争先做表率,团员紧随当先锋,普通员工不掉队,这是安全检查站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真实写照。当你驻足安检通道时,你会发现这里的员工动作整齐划一,精神面貌良好,每走一步都是自信的步伐。
疫情如火,刻不容缓。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两手抓是这些年轻的小伙和姑娘们每个人需要守护的大门。每次上岗前,所有的班组长都会测量组员体温,检查防护穿戴。每检查一名旅客,安检员都要对设施设备进行消杀。每一次换岗,员工之间都需要互相消毒。不间断的动作,时刻紧绷的神经,一天工作下来,员工的脸颊都会有深深的勒痕,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越是兵临城下,越是要从容不迫,越是要斗志昂扬”。在午饭用餐期间,班组长刘晓丽这样鼓励同事。负重,坚守,攻坚,向前……安全检查站员工就是在这样的磨炼中不断前进,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硬核”内涵。
23:50分,最后一个航班顺利起飞。安检通道在一声令下整齐关闭,完成消杀工作后,在灯光的映照中,肖利银和他的团队步伐整齐划一,与今天的工作说再见,用眼中的微笑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奋战故事也将继续谱写。在夜以继日、不计得失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凡机场人身上闪耀着的英雄光芒,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这场疫情遭遇战中必胜的信念。

空港秋天的景色正撒发着它魅力的气息,我们已来不及合影留念,待到我们胜利时,大家击掌庆祝去看冬日雪景。(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