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推动农民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于驻村工作队而言,目前主要做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针对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不愁三保障”、收入统计监测工作、小额信贷还款工作、农村户厕问题整改工作、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就业帮扶等十一项工作,狠抓问题整改,着力解决薄弱环节,逐项补齐各项工作短板,确保达到国家后评估工作要求。过渡期的深度、广度、难度依然包罗万象,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千村千面,“淮南桔而北枳”,在目标、路径选择上如何因地制宜把握节奏,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自7月底以来,成了赣州机场驻凤岗镇长胜村工作队的赶考题。长胜村位于赣州经开区凤岗镇东北方位,距离中心城区约20公里,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7亩,林地7034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9户1345人,全村原有贫困对象59户202人,2015年脱贫4户17人,2016年脱贫10户31人,2017年脱贫4户22人,2018年脱贫5户21人,2019年脱贫32户112人,2020年脱贫6户7人。全村现有21户35人享受低保,4户4人享受特困供养。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务工收入为主。现有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4人,全村党员28人。因地处凤岗镇边远山村,山多地少,耕地多沙且光照不足。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较薄弱,文化设施缺乏,是“十四五”市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底线是前提,生态宜居是关键,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治理有效是基础,乡风文明则是保障。驻村以来,机场工作队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破题,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迅速打造新高地,融入新角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振兴。
新思想,凝心聚力,服务群众。
赣州机场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发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提升工作,将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结合村里孝老食堂场所,设置志愿者服务站、理论宣讲室、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亲情连线工作室,整合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等各方面力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宣讲志愿服务队、亲情连线志愿服务队,宣传宣讲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志愿服务活动,构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的活动模式。通过入户遍访宣传、文艺演出等形式,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第一位,开展“新思想筑红色高地、新素质铸红色力量、新文化强红色基因、新风尚展红色形象、新关爱扬红色风采”“五新五红”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从思想引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科普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主要解决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让新思想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让全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结合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为村里孤寡老人进行健康义诊,送医上门服务。

中秋节前,“亲情连线工作室”为不能回家过节的在外务工人员与家中留守儿童进行“亲情连线”,让他们通过网络实现“团圆”,感受亲情呵护。

9月10日,第37个教师节。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到村小学慰问,“99公益日”工作队募捐到善款3600元,帮助孩子们圆梦微心愿,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中秋佳节,组织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举办联欢活动,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刘屋组、永红组文明实践点,村民们跳着欢快的舞蹈,用我们的方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重阳佳节,开展“九九重阳敬老爱老”茶话会活动,邀请村里老年人齐聚一堂,共叙往昔,共话美好生活,为入秋袭来的第一波寒潮增加浓浓暖意。

9月30日,工作队组织村妇联主席、村妇女小组长,对全村8个小组推选的16户家庭,开展“清洁家庭”评选,以红黑榜的形式进行公布,进行上户授牌,实行动态管理。

燕坑上高组路段通组路出现凹陷,雨天一坑水,天晴一坑灰,对村民安全出行造成隐患,10月9日,工作队组织志愿者带着锄头、铁锹,用三轮车拉着水泥沙石,对通组路坑洼路面进行修补。

长胜村生态环境好,野生动物多,经常破坏农作物,工作队积极采取措施在农作物周围进行拉网、投放木架围栏,效果立竿见影,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民风,改旧换新,树立新风尚。
驻村后,工作队把移风易俗工作当成一件惠民生、解民忧的大事来抓,利用宣传栏、评议榜、公益广告等形式,强化移风易俗工作的社会宣传,张贴移风易俗内容的宣传标语、建设移风易俗内容的文化墙、每家每户发放移风易俗明白纸,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公示上墙,大力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翻开长胜村婚丧事申报登记表台账,有村民办婚事申报宴请桌数30桌,最终宴请桌数9桌,有村民办丧事申报宴请桌数20桌,最终宴请桌数1桌,工作队不但将身边好人榜、清洁家园、道德红黑榜评议标准进行公示,确保每位群众都心中有数,还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会议,让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制订了一份完善规范、通俗易懂的村民公约。村民公约除在村部公示栏进行公示外,还通过全村的微信群进行转发,让每一位村民都详知公约,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共建文明和谐村庄。家住赖坑组的脱贫户朱文明,其子朱武麟前几年换肾,一家3口人因病致贫,近年来户主与配偶在章贡区水西开副食店,儿子康复后在网上注册公司进行音乐制作,收入渐丰后,于10月份自己提出了取消自己的低保,村干部说,这个姿态在本村历史上,还是头一回遇见。村里永红组龙坑两位博士捐款44万在肖屋段修建的状元桥及附属工程在村两委、工作队的协调下,也在稳步推进中,可方便81户人家出行,其中受益脱贫户6户。文明新风有了明确导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两位博士村民捐款44万在肖屋段修建的状元桥及附属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长胜村在人流密集场所常态化的开展感党恩、跟党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努力把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工作做到农民心坎上。服务群众全覆盖,群众在哪里,就在哪里服务,就把设施建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服务项目,急难愁盼什么问题,我们调研了以后就形成急难愁盼的工作服务清单。聚焦群众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最紧迫的环节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重点办好群众需要的“暖心事”。按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求,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任务,更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而且做了就要做好的问题。乡村的发展根本是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有利于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发展的内涵,重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构建团体人格,当人们对于乡村文化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和理解,则会重构乡俗民风,打造良好的社会团体气氛。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只有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勤于实践,久久为功,才能在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无往而不胜,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邱万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