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白云机场的机坪内,总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橙色反光衣,肩背斜挎包,一个文件夹,一支笔奔赴在航班保障的第一线,监控航班装卸作业,服务于行李货物这类“不会说话的旅客”,为航空器货舱装载平衡安全把好最后一道关卡。他们就是白云机场地勤公司运行控制部的航班管理员,党员夏伟就是其中一员。

春运期间,航班管理室每天保障航班140-160架次。一架过站航班安全离港的背后正是他们从提前15分钟到岗到送走飞机的70到90分钟。“把好飞机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是每一位白云机场航班管理员为之自豪的座右铭。
“火眼金睛”的机坪监控
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航班管理员夏伟与机坪同事一起等待又一架航班的平稳停靠。
空旷的白云机场停机坪上没有一丝遮挡,面对深夜里广州气温的“骤降”,夏伟只穿着一件单薄的长袖在忙碌。“由于春节关系,不少陆运物流已经停运,货物很多靠航运进行。忙起来热热乎乎,一点儿也不冷。”夏伟说。
长期夜间工作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夏伟开始监控传送带车靠接飞机。紧接着,他又拿出装机单对照每板货的板号、重量是否与装舱相符。随着一台台特种设备的撤离,飞机缓缓后退,夏伟跟机务人员一起跟随飞机滑出,纷纷微笑,向机组和旅客挥手送别。
“机务同事是否在飞机到达停机线时打停止手势;登机桥手是否在2分钟内靠接好飞机客舱门;司机停放污水车与航空器的安全距离是否不小于0.5米……”这些要点夏伟张嘴就来。

“多件套”的防控装备
在疫情防控的春运,夏伟还多了两个身份。一个是“地勤疫情防控监督员”,另一个是“手指口述监督员”。原来,这是白云机场地勤公司的又一防疫举措。航班管理员需要在原有的岗位职能上,增加对地勤人员防疫穿戴的提醒和督导职能。
“八件套”、“六件套”“三件套”分别对应不同岗位的地勤人员,夏伟手把手教大家正确穿戴防护用品。通过场景模拟、现场示范及图文讨论等方式让员工迅速了解到“三区”意识,掌握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绿区规范的防护穿戴。
白云机场作为国内首家在航班保障作业岗位全面实施手指口述的机场,地勤公司则是白云机场实施手指口述的先行单位。“目前手指口述已经在机务检查、登机桥操作、特种车辆操作、飞机引导、行李货物装卸、拖飞机等20个岗位全面铺开,我们航班管理员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机坪上看天气“收工”
面对广州每年夏天的雷雨季,有时候因为天气或流控原因,准备出港的飞机需要原地待命,那装好货物和行李的飞机就需要航班管理员继续监管。守2到3个小时的飞机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从外湿到内也都正常不过,风筒是他们的常备武器。“农民干农活看天气收成,我们在机坪工作看天气收工,确认过天气是亲生的。”夏伟调侃说。
2021年1月4日,一架航班货物晚到,本来预留45钟的装机时间由此变得十分紧急。此时,航班管理员的“后援”职能马上得到发挥。夏伟一边协调增加2名作业人员,一边来回走动再次复核把关,最后把本可能装不上的545公斤货在规定时间内装上了飞机货舱,避免了航空公司和货主因时间紧而延误的损失。在旁的航空公司人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谢谢。此时已经汗流满面的夏伟笑说:“哪里需要哪里搬也是我们的强项。”
2021年是夏伟在白云机场的第11个年头。“今年过年,遇上排班,有十年没跟家人吃过团年饭了,但家人对我都特别理解。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要用心担起这份责任。”夏伟说。谈到新年愿望,他说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只有山河无恙,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胡悦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