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这个冬天太过漫长,这个春天来之不易。当世界病了,我们能做些什么?有的人力挽狂澜拯救生命,有的人满身伤痕守护生命,有的人披星戴月摆渡生命,还有些人恪尽职守捍卫生命。从周一到周日,从白天到黑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生命的长度,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抗疫突击队的志愿者们。

身先士卒 勇当战疫“领头雁”
吉林机场集团2020年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突显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员工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有些人在及格和满分之间,选择的是上限。每次青年突击分队值班当天,不管任何时候总有一个身影,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几轮下来,一个90后的汉子硬是累的满眼通红。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身为队长就要做出个样来,大家相信我,支持我,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说起青年突击分队队长黄靖伟,队员们无不佩服:“别看他年龄不大,但是做起事情来有板有眼。我们小队是第一个实行组内值日制和人员积分制的,工作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一声令下大家都立即执行,工作起来特别有章法。”

和黄靖伟一样,身负重任的运行保障单位抗疫分队队长梅勇也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由于志愿者人数有限,梅勇所在的分队人数比其它组少了一人。“我是队长,艰苦的地方我去。”其它岗位有人替换休息或者吃饭,可他的岗位只有他一人,每次只有等其他人都轮完后,梅勇才能短暂的休息。可就是在这仅有的休息时间里,他还要完成队员考勤和信息的收集、录入。在他看来,行动就是最好的语言,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在他的抗疫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小事”:航空配餐公司张超,4岁的孩子不慎受伤,家里打电话让他去医院,可是任务在肩,他硬是值完了当天的班才匆匆回家……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聊天,可能这件事情谁都不会知道。梅勇在日记的最后这样写道,“这次抗疫让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奉献和担当,一人有难全员补上,没有得失,不计回报,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向着一个目标,这让我每天都充满了力量。”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

佟大勇,参加过2002年非典保障,抗疫突击队里的一名“老党员”。早在抗疫初期,他就主动报名参加到候机楼旅客信息录入志愿工作中。随着防范疫情输入压力的不断加大,候机楼内测温人员不够。他二话不说,再一次主动请缨。
由于这次工作是一级防护,执勤期间需要穿防护服、带护目镜,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当同事关心他时,他笑着说:“危险来临,战斗打响,我是党员,国家有难,我不上谁上。”在“全副武装”参加到测温工作不久,他身体有些不适。队长和急救站的人员得知情况后都劝他退下来,可他却说“我只是刚穿防护服有些不习惯,缓一缓就好了。一人一岗,留下我的搭档一个人,忙不过来的……”就是这样一位“倔强”的老大哥,朴实无华、身体力行,不讲条件、没有抱怨,用行动彰显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战“疫”面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不同的战场 相同的责任
候机楼内,总能看见一个穿着防护服的人一瘸一拐地在那里执勤。“您好,您的体温异常,请配合再次测温!”“您好旅客,请把帽子摘掉,缓步前行。”微胖的身材、不便的步伐,语气里却是不容置疑的认真。大家开玩笑说他“身残志坚”,他却笑着说“出来前我答应媳妇了,她主内,我主外,她在岗位上好好工作,我在这里带着她那份一起努力,东北汉子,说话一定要算数。”

赵晓,他的妻子夏云任职人力资源部,前期也是抗疫突击队的一员,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提前结束志愿服务。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赵晓和妻子商量后主动报名参加到抗疫志愿队伍中来。执勤期间,他痛风发作,因为穿着防护服,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每天除了吃药时喝一些水外,尽量不摄取更多水分,认真做好每一次测温。

特殊时期的这支队伍中,像赵晓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吉林机场人还有很多,让同在战“疫”的队友们心疼的画面也时不时上演。测温中的严肃、专注,执勤中的坚毅、奉献,团队中的乐观、拼搏……很多美丽的力量能够撞击心灵,触达人们精神花园,激发最美好的共鸣。一次次返回岗位、一幕幕不下火线、一个个志愿行动,选择坚守的那一瞬也铸就了高光的永恒。空港服务公司的王宇,机关党员突击队小队长吉山巍,像他们一样在一线的吉林机场人。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这之间的转换,说惊人也惊人,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生命重于泰山,是责任。

“队长,明天有同事考试,我轮休,我可以随时上岗。”刚刚结束了24小时执勤的执法支队刘志强在电话里说道。
简单而又朴实的一句话,温暖、感动。此次执勤时间完全随航班时刻,一天下来真正能休息的时间有时候只有几个小时。有一次刘志强执勤到凌晨1点半,因为3点40有早航班保障任务,他怕打扰其他人休息,就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了两小时。每次上岗前都要全副武装,穿戴一次防护装备,10多分钟。时间一长,防护面罩就会上起一层白雾,双手因为长时间佩戴手套也被汗水浸泡的泛起褶皱。因为自身有些胖,为了节约时间,他每次上岗期间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遇到旅客较多的时候还时刻需要守望相助,缓解岗位压力。即使汗水湿透了衣服,模糊了视线,在这一刻,他们就是抵御危险筑牢堤坝的坚硬砂石。
巾帼不让须眉 我们是抗疫娘子军
谁说女子不如男,有些人平日里他们是同事、是朋友,可当身披“战袍”的一瞬间,他们却能意想不到的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战友们一起去完成一件看似简单却伟大的事情。抗疫突击队里有这样一群娘子军,积极乐观、敢打敢拼。

来自运行指挥中心98年出生的高梦圆就是抗疫突击队中的普通一员:“这次疫情让我对生命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2002年非典、深林大火、边疆冲突……这些事情总觉得自己那时还小离自己太远。这次疫情,我第一次穿防护服,有点小激动,但却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信息公司郭维是组里很快的掌握设备调试的人员之一,由于初期设备有些不稳定,再加上新上手有些不适应,她便主动提出帮助其他队员完成设备校对工作和调试辅导的任务,“设备这些我也算是半个行家,能帮到大家尽一份力我也很开心。”
“凌晨1点多下岗回寝室,路上也挺害怕的,但是别人能做的我一样可以。我也是一个母亲,每次测温看到有孩子向我微笑,我觉得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地服公司李雪笑着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战斗中,我们始终坚信爱在无声的传递,一切过后便是坚强的重生。

23天的值守,11603人次的二次测温,1339人被送往市医院进行复测,283人实施流行病调查,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汗水与希望交织的故事和一张张朴实而坚毅的面庞。他们是黑夜里的繁星,用真心、无畏、正直,照亮通往胜利的道路。他们坚信,只要携手并肩,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只要共同守望,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抗疫突击队的志愿者们将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防控标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待生命的方舟驶达彼岸,我们相约摘下口罩,拥抱彼此,共同迎接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