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这两年,深圳机场发生了“智”变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9-12-11 14:35:00

h1.jpg

(制图/王世鑫

南海之滨,鲲鹏展翅。深圳——中共中央、国务院新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一座充满了创新与活力的城市,更是中国高科技创新产业的一面旗帜。

作为深圳的城市门户和“第一会客厅”,深圳机场与这座城市一样,有着创新的基因、创新的土壤。近年来,深圳机场秉承先行示范的理念,按照民航局推进“四型机场”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国内民航业中率先拥抱数字化转型,探索从数字化技术应用向智慧民航深度融合转型之路,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

“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全国‘四型机场’建设探出一条新路,力争为全国智慧机场建设先行先试”。深圳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红波在中南民航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上发言时表示,深圳机场的智慧机场建设是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满足广大旅客体验为宗旨,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智慧机场”已上升为深圳机场集团“客、货、城、人、智”的五大战略之一。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圳机场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方面全面提速、渐入佳境。目前,智慧机场(一期)30多个项目已全部落地,机场运行、安全、服务各方面都因此发生着“智”变。

敢闯敢试 擘画“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

如果创新是深圳与生俱来的气质,敢闯敢试则是深圳机场人最大的特点。

通航28年来,深圳机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实干,创造了客货运业务发展的“深圳速度”。2019年,深圳机场旅客量将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大关,国际旅客量将突破500万人次。一方面,是业务量节节攀升;另一方面,是机场在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运营服务水平等方面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通过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提升运行品质和运行效率。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2017年,在深圳机场谋划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之初,放眼国内外民航,智慧机场建设并没有标准模板,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深圳机场的“智慧之路”注定起步艰难。

“要不要花大代价去建设?怎么建设?建设成什么样?”深圳机场集团副总裁黄一格告诉记者,尽管是携手华为这样具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合作,但这些问题和质疑,深圳机场在初期都经历过。为了最大化凝聚共识,深圳机场高管多次开会集体讨论,在碰撞中统一思想和理念。最终,机场集团党委班子决策,数字化转型这一步深圳机场不仅要坚定地迈出去,而且要先行一步。

作为深圳机场的合作伙伴,谈起深圳机场正在进行的这场“变革”,华为企业BG交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王国钰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整个民航业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需要一批先行者不断探索、创新。深圳智慧机场项目正是民航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示范,是落实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的典范。”他说,华为希望凭借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做好智慧机场的使能者,并实现更大范围的民航数字化。

理念是先导。在智慧机场建设中,解决好了理念问题、认知问题,初期的“阵痛”就会自然消失。这两年,深圳机场携手华为,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整体变革、战略引领、精品建设三大理念,在转型路上慢慢找到了“感觉”。

“我们的智慧机场建设最大亮点是从规划到实施,都是全面、系统的,而不是孤立、单项的”。郑红波介绍说,深圳机场除了高起点、高定位进行整体规划外,还注重统筹资源,避免孤立、单个地去建设智慧机场项目,而是将智慧机场作为“四型机场”建设的创新动力,与平安、绿色、人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集内在品质和外在品位于一体的“四型机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圳机场通过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打造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为愿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机场业务、组织、流程、数据、IT治理等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根据规划,深圳机场通过布局适度超前的新ICT基础设施,实现资源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ICT技术,打造示范引领的新IT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智慧机场建设的“深圳方案”。

“一期主要是打基础、建平台”。黄一格表示,新ICT基础设施和集成平台建设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却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是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据了解,深圳机场通过新搭建的一个集成平台和五个通用平台,目前已有40个应用系统在运行,提供各类服务。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和平台,深圳机场分两期规划建设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其中,一期30多个项目目前已全部落地,二期60多个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2020年将全部建成。这些项目构成了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大安全”“大运控”“大服务”“大管理”四大业务体系的基础,让深圳机场逐步形成了安全“一张网”、运行“一张图”、服务“一条线”的新模式,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安全一张网 立体精准大安防让安全管理更“聪明”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也是深圳机场智慧机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深圳机场以全场景目标构建安全一张网,建立了大安防体系。

据了解,以智慧机场安防控制中心(SOC)为牵引,从地面到空中,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深圳机场构建了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风险隐患精准识别,异常事件高效处置,安全态势全局掌握,打造精准高效安检、立体化安防、一体化消防、自动化安全飞行区,安全处置效果与响应效率不断提升。

记者在统一集成的SOC大厅看到,航站区、飞行区、货运区和公共区的安全态势在大屏上实时显示。整个机场的安保工作实现协调联动,异常事件评估定级一次准确率达90%,异常事件响应及时率达95%。

除了建立大安防体系外,深圳机场还将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应用引入了现场安全管理中。2018年,深圳机场在国内率先启用了机坪视频智能分析和巡检功能。该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算法,结合深圳机场视频联网平台,对机坪内违章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同时具备视频智能检索功能和车辆轨迹回放功能,便于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不安全事件调查,为飞行区和货运区违规交通安全事件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据统计,自启用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后,各类交通违章、不规范作业和设施设备违章同比分别下降了19%、11%和32%。

SOC、飞行区围界安全升级、智能视频分析平台、排队长度及人群密度预警……基于智慧机场ICT基础设施,通过构建一张网,整个深圳机场建立了联动、实时、精准一体化安防体系,实现了从被动安全管理到主动、精准安全风险识别防控的“智”变,机场的安全管理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运行一张图 机场运行顺畅如“乐章”

面对每天千余架次航班保障,必须要有高度智能的“运行神经中枢”作技术支撑。深圳机场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从去年至今,深圳机场历史性地实现了航班正常率连续15个月超过80%。自今年初以来,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7%,10月和11月均超过90%。在这背后,机场“智慧大脑”的贡献功不可没,一个智能、高效、协同的大运控体系让机场运行顺畅如“乐章”。

走进深圳机场AOC大厅,科技感是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在大厅的各组大屏上,动态显示着航班放行正常率、当日航班执行情况及航班进出港情况等信息,整个机场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机场指挥中心通过一张图,实现了对空侧、陆侧及地面交通全局精准可视、智能精准预测、多域高效协同的目标。

据了解,为了让大脑更智慧,深圳机场综合运用视频分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以机场协同运行(A-CDM)、智能运营中心(IOC)为核心的智能化大运控体系,提升运行数据收集的自动化程度、运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五大业务流的实时监测和追踪,实现全局态势感知、预测预警、协同运行和智能决策,缩短航班过站时间,大大提高了航班放行正常率。

深圳机场运行的“智”变,既体现在后台,更体现在航班保障全过程中。为实现航班运行的精准、智能管理,深圳机场利用物联网、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航班地面保障关键节点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实时的高质量数据,监控航班保障全过程,及时发现、协调解决保障环节可能影响放行正常的异常情况。目前,深圳机场航班保障节点数据自动化采集准确率已到达95%以上。

“旅客的需求就是我们智慧机场建设努力的方向”。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话。如果问旅客乘机最不喜欢什么,远机位估计会位列其中。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深圳机场想到了通过AI智能算法寻求突破。经过一年不断地算法验证与调试,今年11月底,深圳机场机位资源智能分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深圳机场每天1000多个航班,系统自动化分配仅用时不到1分钟,并可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滚动刷新,而原人工分配机位需耗时约4小时。

除了效率提升外,在使用了机位资源智能分配系统之后,航班靠桥率也将进一步提升。负责该项目开发的技术人员给记者做了这样一个测算,按照远期提升至10%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上百万旅客不用再乘摆渡车。对旅客而言,这就是智慧机场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服务一条线 “智”变刷新旅客乘机体验

自助值机、自助托运、“易安检”、智能洗手间、室内导航、一证通关……深圳机场以旅客流为核心,通过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全面推广无纸化便捷出行,实施差异化分类安检,规模化应用自助值机、托运、登机设备,辅之以相应的旅客画像、数字化连接、商业服务转型、个性化服务等,变革旅客出行模式,构建服务一条线,进一步改善旅客体验。

在出发大厅内,自助值机设备并排而立。看似普通的自助值机设备,也有着科技的含量。据了解,相比其他机场,深圳机场的自助值机设备实现了开放共享,旅客办理值机不用再区分航空公司,这让旅客一边感受方便的同时,一边赞叹着智慧的力量。

乘机安检的迭代升级更是让深圳机场成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机场之一。去年,深圳机场通过大数据和新技术应用,率先在国内试行差异化安检,广受好评。自今年初以来,深圳机场安检智能化再次升级,“刷脸安检”取代人工验证,“易安检”平台实现安检线上预约,智能安检通道实现全流程自助安检……技术带来的改变,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乘机安检的印象,也带来了顺畅、高效的体验。以智能安检通道为例,安检效率至少能提升50%。有旅客体验后表示:“深圳机场再次刷新了我对安检的认知,现在基本不需要工作人员了,30秒过检,牛!”

过了安检,旅客不用担心找不到登机口,深圳机场微信小程序的室内导航功能会指引你前往登机口。如果离登机时间还早,导航还能根据你的喜好和大数据分析,给你推荐心仪的商铺让你闲逛和购物。登机时间到了,小程序还会提醒并指引你前往登机口。

作为乘机的最后一个环节,深圳机场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已达100%,并全部实现了刷脸登机,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秒~2秒即可快速准确地完成验证并通行,使登机效率翻倍。“一张脸走遍机场”(ONEID)和全流程自助乘机的全新体验,在深圳机场已成为现实。

智慧机场始于梦想、成于实干!

“智慧机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之所以愿意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我们正在做的是一件利长远的大事。我们转型不是只为一个机场的发展,更是在为全国民航作探索、作标杆、作示范”。深圳机场集团总裁陈金祖所言,正随着深圳机场的“智”变,让“智”绘未来的梦想照进现实。“差异化安检”“临时电子乘机证明”等很多智慧项目,在深圳机场先行先试成功后,都已在全国得到推广。

日前,在中南民航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上,深圳机场联合华为正式发布了《深圳智慧机场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希望将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呈现、分享给行业内其他单位,为全国民航的智慧机场建设带来启发和思考。同时,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还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机场建设智慧机场先行示范的指导意见》。这既是对深圳机场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取得成效的认可,更为深圳机场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先行示范的新征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潮涌大湾区,扬帆正当时。展望未来,深圳机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按照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先行示范的要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步步把规划变为现实,努力为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贡献深圳智慧,体现深圳机场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