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 钱擘 通讯员 李寿军 报道:“共享”不仅可以是街上骑车,也可以是使用机坪设备、保障航班,这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今年以来在机场行业领先开展的探索;为了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极为繁忙又资源有限的环境里提升运行品质,包括共享设备在内,诸多创新举措已在浦东机场推出。
浦东机场是我国内地客运量第二、货运量第一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航班运行繁忙、各项资源压力较大。一方面,要让航班运行可靠高效,机坪上的各类设施设备必须有充裕的保障,另一方面,机场机坪又空间有限,且资源投入难以增加。
围绕这对矛盾,浦东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创新提出了“共享设备”的概念:同一类设施,在同一个区域内,尽量避免重复投放,而采用共享的模式;无论哪家运行单位的设备,对应廊桥区域停靠的航班都能使用,设备产权不变,同时通过制度明确管理和安全职责。
今年首先完成共享的,是东航、国航、南航、春秋、吉祥、机场地服等9家运行单位的工作梯,通过制定共享规则、签署共享协议,在进博会来临前,机场9家运行单位、共计850台工作梯,已经减少到500台,仅此一项,就为机坪节约出1400平方米空间,对于将在进博会期间迎来机坪空间资源压力高峰的浦东机场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削减下的350部工作梯则能供各家单位今后替换使用,也为其节约了成本。就在进博会开幕前夕,浦东机场飞行区又与各保障单位签署了轮档、反光锥的共享协议,并开始推行约9000台无动力设备的共享工作。
今后,浦东机场飞行区还将继续探索高峰时段内各单位摆渡车共享以及远机位储能电源共享等工作,并开发扫码使用软件以便共享管理。
除了共享设备,更多的保障新举措也于进博会来临前在浦东机场的机坪上陆续亮相。
在国内机场行业领先实现灯光、划线标识归入同一部门统一管理的浦东机场,根据进博会保障要求,完成了统一的各类助航灯光与引导标识更新,特别是在浦东机场较早投入使用的T1航站楼周边区域,完成了24块早期机位标识牌的更新,在标识牌上用完好率更高、机组目视更舒适清晰的LED光源取代原先的荧光灯。机场运行控制中心AOC则针对进博会期间停场公务机、专机多的特点,制定了停机方案,确定了不同类别航班的优先停靠标准;并为停机需求溢出后的疏导设计预案,梳理货运机坪、维修机坪和机场三期建设率先完成的北港湾机坪资源,为进博会提供可靠的机位保证。轮挡和反光锥统一规格、为部分地面设备更新反光条、加装可抗十二级大风的轮挡架、增加机场围界的防护设施以提升安全裕度等,也已陆续到位,这些措施给进博会保障和机场运行安全、效率的持续改善提供支撑。
同样的创新,也出现在浦东机场的航站楼内。
截至今年十月,7处“微型消防站”已在浦东机场T1、T2和交通中心全部建成启用,这里有消防员和监控员24小时执勤、开展值守巡逻,配置了多种便携式灭火、救援装置,一旦出现火警,微型消防站的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就近抵达现场、开展处置,防微杜渐、也为必要时更多消防力量的赶到赢得时间。
浦东机场的航站楼照明管理团队,则早在2017年就着手准备灯光照明感受提升项目,委托权威检测机构对T1、T2的原有照明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测,并完成了1600份次的旅客及工作人员灯光照明问卷收集。在公众意见和专业检测的基础上,今年,浦东机场航站楼已经细化分为出发大厅走廊、办票一米线区、联检区等19个区域,有针对性地分别改进。进博会开幕前,灯光照明改进工作全面竣工,改进后的照明大量引入LED等更环保、更舒适的光源,改进施工采用了灯光安装企业先期出资、通过环保成效节约电费分成的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现场亮度则平均提升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