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赵敏 报道: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呼伦贝尔机场通导机房搬迁工作已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精心策划,严密部署,有计划有目标做好前期准备。
呼伦贝尔机场原通导机房位于办公楼三楼,电源柜、UPS系统、对讲中继台、弱电网络设备、导航设备遥控单元均安装在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内,且办公楼原有内话系统及布线汇聚点分散,线路线缆使用年限较长,线序混乱,给分队日常维护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为配合新候机楼转场,同时实现通导及弱电网络业务的集中化、一体化、标准化,呼伦贝尔机场于今年7月启动了通导机房搬迁工作,计划将通导机房、库房,通导分队办公室与休息室一并迁移至办公楼顶楼。
通导分队高度重视本项工作,立即组织成立了机房搬迁工作小组,多次开会研讨搬迁细节,大到房间用途,小至操作台布局,均进行了细致且全面的规划与部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并为每位分队成员分配了工作任务。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机房搬迁设计与施工,把控工程进度,严抓工程质量,有条不紊地促进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保安全重服务开展业务割接
机房搬迁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不仅要保证搬迁后的机房布置规范、线缆整齐、线序清晰、便于维护,还要保证导航设备及弱电网络业务割接过程中航班保障和日常办公不受影响。鉴于原有线缆较为老旧,磨损严重,部分网络模块已损毁,无法使用,通导分队决定借机对办公楼内所有办公室重新进行综合布线,安装全新网络模块,并统一汇聚至二楼节点,以满足快速割接与易于维护的双重要求。
为保障安全,提升服务,通导分队对割接工作进行多次桌面推演,详细分析了各种状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不同的设备和业务采取不同的割接策略:弱电网络设备采用提前布线,夜间割接的方式,分次分批的开展割接。经过分队成员与施工人员不懈努力,历经近十个争分夺秒的不眠之夜,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弱电网络设备的无缝割接,丝毫没有影响到旺季保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导航遥控单元因其特殊性,则是选择在旺季结束后的夜间派人值守导航台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一次性割接成功,杜绝了因导航信号中断导致的不安全事件。
以人为本,对标先进,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分队建设
本次机房搬迁,同时将原通导库房及通导分队办公室一并迁移,并重新规划了值班休息室。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优先从方便维保、易于管理、功能统一、服务员工的角度考虑空间布局。
通导分队进一步完善了库房管理制度,定制并安装了储物架、储物箱、储物柜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对库房内各项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劳保用品进行了全面清点并粘贴标签,同时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库房管理,做到入库有标签,出库有记录,形成了一套库房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办公室的整体布局则充分满足了档案集中存放与分队组织培训的需求,规划并布置了办公桌椅等工作用具,使得办公室整洁美观,标准一致。值班休息室则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购买安装了床品、衣柜等设施,以保证夜班值班员工的休息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齐规矩的标准化机房,井然有序的规范型库房,宽敞明亮的办公区环境,安静舒适的休息室氛围,为通导分队日常维护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导分队将一如既往地以安全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为保障航班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