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青海祁连机场创新守护天路安全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7-07 09:44:00

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青海祁连机场如同一颗镶嵌在辽阔雪域的孤星,每日迎送的往来航班,呼应着世界的脉息。然而,这片被誉为“鸟类天堂”的天地,却会给航空安全带来了独特挑战——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屏障让这里成为120种鸟类的家园,也让机场鸟防工作成为守护“空中天路”的关键战场。面对“生态保护与航空安全”的双重考题,青海祁连机场创新为笔,用智慧作答,不仅研发出低成本高效能的智能驱鸟利器,更构建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原机场安全管理体系,为行业树立了“小机场大作为”的标杆。

鸟防战场的天然难题

祁连机场的鸟防困境,从诞生之初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生态基因中。作为镶嵌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区内的支线机场,其3000余亩的飞行区及周边,堪称一座天然的鸟类栖息地:围界内以优质草坪为主,为食草鸟类提供充足食物;围界外草原、农田交错,8条河流与3处湿地构成完整的生态链,每年吸引候鸟在此繁殖、迁徙。《2024年祁连机场鸟情与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报告》精准勾勒出此地鸟类乐园的图景:17目37科120种鸟类在此活动,其中不乏蓑羽鹤、猎隼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也包括斑头雁、麻雀等对航班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高危鸟类”。

毫不夸张,一只0.5公斤的鸟与时速8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相当于3吨重的物体从10米高处坠落。民航人深知鸟防工作的分量。为此,祁连机场将鸟防列为“安全生产第一风险源”,构建起“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基层落地”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由总经理牵头的鸟害防治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会,结合季节变化部署防控重点;分管领导带队每日巡查飞行区,用脚步丈量安全;驱鸟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值守,确保鸟类活动热点区域无死角监控。

为了让防控更具科学性,机场鸟击防范小组历时三年建立起“鸟情大数据中心”。通过架设高清摄像头、布设红外监测仪,累计收集鸟类活动数据150余万条,精准掌握了120种鸟类的活动周期:每年3-5月,斑头雁会从湿地飞至草坪觅食,活动高度集中在100-300米;7-9月,麻雀集群在农田与机场草坪间往返,每日7时、18时出现两个活动高峰;冬季则有赤麻鸭沿河流集群迁徙,飞行高度可达500米。基于这些数据,机场制定出《“一场一案、一鸟一策”防控手册》,对高危鸟类逐一明确驱赶方式、设备类型、响应时效,例如针对斑头雁采用“声波+强光”组合驱赶,对麻雀则重点管控草坪昆虫数量以减少食物源。

变废为宝 从单点驱鸟到生态共治

“买得起设备,养不起维护”曾是祁连机场鸟防工作的痛点。作为年旅客吞吐量不足1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有限的经费难以承担市场上动辄数万元的智能驱鸟设备——一台进口声波驱鸟器售价12万元,每年维护费还要2万元。

破局的钥匙,就在机场的废品仓库里——2022年初,鸟击防范小组在拆解报废的跑道灯光设备时突发奇想:报废设备的电机、线路板还能用,能不能改造成驱鸟器?带着这个想法,团队开始了逆向研发:将报废煤气炮的炮管与闲置的声波播放器重组,用旧光伏板解决野外供电难题,甚至自学编程开发智能控制模块。经过上次试验,团队终于攻克“低温环境下设备启动难”“声波覆盖范围不足”等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复合型智能驱鸟器。

而成品性能绝对令人惊叹:首创“煤气+氧气”混合爆鸣技术,声压级达到130分贝,比传统煤气炮提升40%,相当于喷气式飞机起飞时的噪音强度,能有效震慑300米内的鸟类;内置的传感器可根据光线、温度自动调节工作模式,例如冬季早晨会推迟1小时启动,避免惊扰越冬鸟类;而且单机成本仅5000元,是市场同类产品的1/6至1/20,每年维护费不足千元,更可以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操控,单名驱鸟员可同时管理10台设备,工作效率提升3倍。

更关键的是,设备完美适应高原环境:-30℃极寒天气下仍能正常启动,8级大风中稳如磐石,防雨设计可抵御祁连山区频繁的雨雪天气。2023年春季,当一群斑头雁试图穿越跑道时,驱鸟器在3秒内启动声波与爆鸣双重威慑,成功将鸟群驱离。这一幕被监控记录下来,成为设备效能的生动证明。

智能驱鸟器的投入使用,只是祁连机场构建“立体鸟防网”的一环。在实践中,机场逐渐形成“技防为主、人防为辅、生态调节”的三位一体模式。

动态布防的“智能矩阵”:在跑道两端、滑行道拐点等关键位置固定部署3台驱鸟器,形成交叉覆盖的声波屏障;2台搭载在驱鸟车上,根据实时鸟情进行机动巡逻;遇到鸟类迁徙高峰,还会临时架设便携式设备,使防控盲区减少60%。这套系统运行以来,鸟群入侵核心区的频次从每月15次降至4次,麻雀、斑头雁等主要危险鸟类的驱离率达85%以上。

生态调节的“源头防控”:机场联合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环境改造计划”:将飞行区草坪修剪高度从15厘米降至8厘米,减少蝗虫、甲虫等鸟类食物;在围界外种植沙棘等带刺植物,形成鸟类“隔离带”;定期清理湿地周边的垃圾堆,避免吸引猛禽聚集。这些措施使机场周边鸟类食物源减少40%,从根本上降低了鸟类活动频次。

多方联动的共治机制:机场与当地林业部门建立“鸟情通报”制度,共享候鸟迁徙路线信息;邀请青海大学生态学院专家开展鸟类环志研究,更精准掌握鸟类活动规律;甚至对驱鸟员进行“鸟类保护”培训,要求他们在驱赶过程中避免伤害珍稀物种。这种“安全与生态并重”的理念,让祁连机场成为“航空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发展的典范。

小机场的“大经验”

自2023年应用多功能驱鸟设备以来,祁连机场鸟防工作实现鸟群入侵核心区频次同比下降72%,连续600天保持鸟击零记录。基于成功经验,民航局曾在全国机场安全工作会议上专题介绍了祁连机场的创新实践,这套“低成本、高效率”的鸟防模式迅速在行业内引发关注。截至目前,已有西藏阿里机场、新疆于田机场等12家高原支线机场前来考察学习,其中5家已成功仿制该驱鸟器,累计节约设备投入超200万元。

祁连机场的探索,不仅破解了支线机场的安全管理难题,更诠释了“安全源于责任,创新来自坚守”的民航精神。当银鹰再次掠过祁连山的雪峰,那平稳的航迹背后,是一群机场人用智慧与汗水编织的安全网。祁连机场的 “智慧鸟防”建设仍在路上——计划引入AI识别技术实现鸟类自动预警,让这条高原天路更加安全畅通,为更多人架起连接世界的空中桥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lijiwei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