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刊发在《中国民航报》2018年1月29日机场导刊版面
2017年岁末,京津冀地区开始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业内人士评价,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京津冀航旅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优化京津冀三地机场分工,形成优势互补,也将进一步拉动京津冀三地入境旅游产业发展。
高比例的中转旅客是衡量枢纽机场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3年北京市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截至2016年底,首都机场已接待72小时过境免签旅客超过8万人次,复合增长率达25%。与此同时,首都机场国际转国际的中转旅客比例也实现了16%的增长。
北京市口岸办副主任朱雷在介绍这次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背景时特别指出:“自2013年1月1日北京首都机场口岸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受到广泛好评,但仍有40%的外国旅客反映72小时免签时间较短,难以满足需求。”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正式落地实施。而这将给京津冀在航旅协同方面产生哪些影响?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外国旅客在首都机场填写过境免签外国人临时入境许可申请表。 马欢/摄
5年再升级
新政策显现三大亮点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起,北京和天津陆续获批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用该政策的外国旅客逐年增多。仅2016年一年,北京市享受该政策的人数就达26323人次,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2.2%。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收益。
但是在该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外国旅客反映72小时免签时间太短,不能满足其深入游览北京名胜古迹、体验历史文化以及开展短期商务活动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应运而生。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介绍,此次实施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采取了三大新举措:一是过境免签的时间大幅度延长,由原来的72小时提升到144小时,从而使到访京津冀的外国游客能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开展各项活动;二是过境免签适用口岸类型增加,由原来单一的空港口岸,进一步扩大到铁路口岸、海港口岸,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建立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三是过境免签人员的停留范围扩大,该政策的实施将过去外国旅客只能在单一行政区停留,变为可以在京津冀三省市停留。
与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相比,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落地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北京市口岸办副主任朱雷在“京津冀对部分国家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先,京津冀三地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正式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其次,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首都机场优化中转流程,提高国际航班和国际中转旅客的比例,也有利于三地机场群与海港、铁路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这一政策还有利于进一步将北京建设成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
三地机场协同发展
助力打造国际交通枢纽
此前实施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确推动了首都机场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旅客向京津冀其他地区溢出,推动了三地机场协同发展。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杜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实施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外国旅客的实际需求,推动京津冀进一步协调发展,还能够进一步助推首都机场国际枢纽建设。
他进一步指出,首都机场将进一步疏解非国际枢纽功能,进一步减少国内支线航班,同时进一步优化中转流程。“这一政策帮助首都国际机场提升了国际航班和中转旅客比例,将京津冀机场群进一步打造成全球航线网络覆盖的大型交通枢纽”。
据悉,首都机场计划到2019年力争实现国际航班占比30%、国际旅客占比达到33%的发展目标。
民航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京津冀协同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还有利于京津冀机场群、铁路之间进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各口岸的服务功能,提升各口岸的管理水平,建立功能齐全、快捷高效的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
此外,该政策的落地还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机场实现统一运营管理,强化区域机场协同作用;航线网络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提升首都机场国际航班比例,推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溢出航班向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倾斜,加快三地机场发展速度;进一步推动空铁、空巴联运量持续增长,进一步助力构建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
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发布现场,记者还采访了首位享受该政策的外国游客、来自英国的罗宾逊夫妇。他们开心地表示:“这是我们第二次坐飞机从北京中转了,与两年前的那次中转相比,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游览,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政策显“威力”
航空带动旅游业新腾飞
受全球经济走势低迷的影响,尽管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仍在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增速仅为3.5%。而《2017年1月~11月北京市入境旅游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北京市2017年1~ 11月累计接待入境游客364.3万人次,同比下降5.9%。
此前,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粤指出,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吸引力的核心指标。目前,北京的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不仅与伦敦、纽约和巴黎相比差距明显,并且与亚洲的新加坡、首尔等城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宽松的签证政策是世界各国和主要旅游城市刺激入境游市场的通用法则。”王粤说。
因此,旅游行业将此次京津冀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看作是重大利好。《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更是进一步指出,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望持续拓展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并提升发展质量。
据了解,目前京津冀三省市都针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了新的配套政策以及旅游产品,力图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天津市旅游局副局长何智能介绍:“144小时过境免签可在海陆空三大类型口岸同时实现,并且从北京进天津出、天津进河北出都可以实现,特别有利于国际入境游客出行。所以我们把三地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对境外游客有吸引力的资源都整合在了一起。”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荣丽也表示,河北将在石家庄国际机场、秦皇岛海港两个口岸设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为过境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为配合政策进一步拉动旅游业发展,让更多旅客了解并享受144小时过境免签的便利政策,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的机场也做好相关工作。开展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除利用机场自有资源进行宣传外,还利用旅游资讯网站、享受过境免签政策国家的主要航空公司的网站,不断扩大政策传播途径,提升政策的影响力。
此外,一系列服务举措也及时落地。例如,首都机场还在2号、3号航站楼为144小时旅客专门设置“临时入境许可签发点”,并在现场设置了指示牌、地贴等,让旅客更加方便、快捷地在指定点位办理过境免签手续。此外,专门针对144小时过境免签旅客推出免费寄存行李服务,旅客凭借护照上粘贴的“临时入境许可”的标签在指定柜台就可办理,免费时限最长为6天。
民航业内人士指出,面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机场方应把握发展契机,做好相应保障工作,做好服务、中转、航线开发等一系列文章,共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马欢)
链接
“过境免签”是指外籍人士依据过境国的法律或有关规定,从一国经转过境国前往第三国时,不必申请过境国签证即可过境,并可在过境国进行短暂停留的政策。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指在国务院批准的口岸,对部分国家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的外国人,实行过境免办签证政策。
此次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主要针对奥地利、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53个国家的过境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