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防暴及应急处突培训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朱思平 通讯员黄永全 报道:为确保广大旅客平安顺利地踏上旅途,珠海市公安局机场分局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部署,逐步建立起以科技信息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专群结合为保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密“平安民航网”,推动“平安民航”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他们在继去年获得广东省“平安民航”建设机场考核第一名佳绩后,日前,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又获得省“平安民航”建设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据悉,今年以来,在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30%的情况下,每10万名旅客刑事治安违法警情下降了20.6%,没有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公共安全事故和旅客群体性事件,珠海机场是全省唯一没有发生旅客群体性事件的机场。他们的经验做法有何特点?
该局自主研发的民航人员动态管控系统
借力“大数据”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他们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着重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提升大数据时代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搭建民航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高度整合了公安和民航等30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打破公安和民航系统的信息壁垒,形成基础信息全面采集、重点人员智能管控、数据资源高度共享的治安防控工作新局面。系统试运行以来,平均每天标准化采集旅客信息24000~30000条,排查出 2142条使用无效身份证号码订票信息,检测有犯罪前科的旅客信息8522条,成功抓获22名在逃人员,协助侦破机上盗窃案件5宗。
完善持证人员背景调查动态管控系统。他们把机场门禁系统和公安情报系统接入分局持证人员背景调查系统,自动预警持证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动态管控机场从业人员,有效夯实机场内部防控基础。
建设应急联动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应用。他们将机场公安分局指挥系统与机场指挥系统进行联网对接,将公安与机场各单位的应急处突预案进行电子化,通过系统启动预案、发布指令、协调处置,实行“点对点”直接指挥,切实提高了应急处突指挥调度效率。同时,推动机场逐步将250多个视频探头更换为高清探头,整合机场周边区域300多个视频探头,投入120多万元建设社会治安防控视频监控中心,引进视频采集、处理、分析技术,有效提高治安巡逻防控、侦查破案、服务旅客(群众)的工作效能。
在候机大楼公共区域开展武装巡逻
“局所合一”破解警力不足难题
随着近年来珠海机场航线、航班和旅客吞吐量连续大幅攀升,治安防控力量开始显现出不足。为有效解决治安防控力量不足的难题,他们探索“局所合一”的勤务模式,把局机关和派出所民警混合编排专门成立了一支25人的机场治安巡防大队,全程参与机场,派出所24小时值班备勤,一起开展接处警、治安巡逻、案件查处、服务旅客(群众)等基层派出所勤务工作。
与此同时,为强化防控工作及装备建设,他们建立了“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的防控专项保障经费制度,每年由于珠海市金湾区(机场所在区)及机场和基地航空公司拔出专项经费支持,极大缓解了防控经费不足的问题;向机场集团公司申请资金,购置治安巡控装备、反恐防暴装备、新建机场应急处突指挥中心、空防办证中心和警犬驯养宿舍,支持民航基础信息化建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硬件建设水平。
民警在航班高峰期巡逻执勤
联动机制破解处置航班延误警情难题
近年来,由于资源配置、服务保障等因素制约,航班延误及由此引发的警情不断增加。然而,此类警情涉及人数多,延续时间长,旅客情绪激动,处置不及时即可引发“候机楼暴力”事件。如何处置航班延误警情成了多地的难题。
他们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建立航班延误处置联动机制。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签署航班延误联动协议,建立航班延误处置联动机制,制定《应对珠海机场航班延误预警勤务响应预案》,根据机场航班延误红、橙、黄、蓝四色等级预警,启动一、二、三、四级勤务响应,实现分类预警、分类处置。今年1-11月份共启动勤务响应16次,成功处置航延警情42起,珠海机场是全省唯一没有发生旅客群体性事件的机场。
其次,为构建机场地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治安格局,除了与机场相关单位联动外,他们整合公安与武警联勤巡逻、警犬防暴巡逻和机场管理、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局金湾大队等单位的治安力量,建立反恐处突联动工作机制;与机场所在区的公安局、边防大队签订警务协作协议开展警务协作,加强情报共享、治安整治、维稳管控、应急处突等方面的协同作战。
机场分局局长张菁带队到机场航空货运站检查
“四位一体” 群防联治
他们建立健全警企会商、研判、培训、考核“四位一体”的治安联防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治安联防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治安联防会商机制。成立由机场公安牵头、机场各企业内保工作领导为成员的治安联防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机场治安联防联席工作会议,及时商讨解决机场航班延误处置、机场停车场治安防控、打击非法营运拉客等治安防控难题。二是建立信息研判报送机制。确定20名企业专门治安信息员,每月按时上报企业内保工作开展情况,特殊敏感节点,及时组织召开信息员会议,传达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求,并针对排查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组织相关驻场企事业单位进行研判,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每年帮助培训企业内保工作人员200多人次,帮助机场培训新招录员工500多人次,多次邀请反恐、特警、消防、禁毒等部门为3000多名机场驻场员工开展专业培训,有效增强企业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治安防控技能。四是建立治安联防考核机制。制定《珠海机场治安联防考核办法》和《珠海机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考核标准》、《珠海机场公共区域治安联防工作考核标准》,以考核促进驻场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制度防工作措施,不断加强治安防控建设,增强旅客(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