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记白云机场2016年放行正常率提高的背后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6-10-19 08:58:34

  “根据民航正常统计系统数据,2016年10月1日~15日,白云机场的平均放行正常率为89.92%……”白云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每天都会给各保障单位发出了当天评估情况,以数据和成效倒逼正点率提高。

  今年以来,根据民航局“资源能力是基础,信息畅通是核心,协同联动是根本,快速处置是关键”的航班正常工作总体要求,一场旨在提高航班运行效率、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的战役,在白云机场内全面打响。

  高度重视!直面痛点!补齐短板!在空管、航空公司、油料等驻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白云机场内外上下的不懈努力,这场战役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月~9月的航班放行正常率比2015年同期平均提高了10.46个百分点。对于一个超大型航空港来说,10.46个百分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突破。

  协同发力

  是提高航班正点率的关键

  白云机场是国内超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500万人次,其运行的复杂程度、管理的难度、组织的跨度非一般企业可比,加上航班延误的原因复杂,要提高航班正点率,绝非靠一己之力可成。

  为了统筹全局、协同发力,白云机场整章建制完善管理机制,内外联动保障航班正常。今年5月,正式成立了“白云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运管委”),制订《白云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宗旨、工作目标、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工作机制等,将航空公司、空管、航油、海关、边检以及各地面服务保障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很快,在统一平台下,《航班正常管理办法》《2016年航班正常管理专项提升方案》《航班正常保障关键指标》等数份办法、措施,随着运管委的成立陆续出台。各单位抓航班正常也由以往的“单干”上升到“团体”协作、统一指挥。白云机场提高航班运行效率的战役正式打响。

  除了统一“大脑”外,组织空管、油料及各大航空公司定期召开运行情况沟通会,针对每天航班放行情况通报,选取典型航班核查延误原因……成为驻场单位达成的共识及“常态化”的有力措施。自今年5月8日起,更实施每日运行情况微信平台通报机制,搭建局方仲裁、机场管理、代理机构三级微信平台,通报每一个放行不正常航班的保障情况、原因分析及结果裁定,形成倒逼。那些影响航班运行效率的关键,包括部分航班过站时间短、CDM使用规则等问题,都通过一次次专项的沟通,得到了重点解决。

  每逢凌晨时分或繁忙时段,白云机场登机口、廊桥下、机坪上,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身穿反光衣,手持秒表,认真严谨地记下每一个航班保障数据……确保“一个一个航班抓、一个一个环节盯、一项一项工作落实到岗到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运输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及白云机场“运输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KPI关键指标等,则成为了考评航班保障的重要依据。

  单是针对“早高峰航班”问题,白云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和地面机务等成立了优化小组,针对早高峰航班量大,对远机位使用作专题研究,进行登机口释压和航班错峰安排;并制订了《廊桥临时作为远机位登机口使用方案》。据统计,今年八九月份始发航班起飞正常率有了明显提高,其中8月份始发航班起飞正常率为78.84%,9月份为82.92%,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5.48个百分点和24.16个百分点。

  互联互通

  以“云智汇”助力航班正点

  作为一个日起降航班超过1100架次、客流量超过15万人次的大型枢纽机场,庞大的旅客流、飞机流、行李流复杂交会,如何确保每个航班的每个保障环节衔接得更加畅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航班和旅客提供服务?——提高信息传递处置效率是关键。

  今年10月底,白云机场新的信息化项目“云智汇”将全面上线。“云智汇”如何成为助力航班正点的法宝?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共包含3个板块:生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国际离港旅客采集系统和国际自助值机系统改造项目、旅客信息服务应用平台项目,基本囊括了机场后台运行到旅客前端服务的系列子系统,主要解决以往信息源多、各保障单位各自获取和记录数据,以及生产保障信息相对分离、不能够实时共享等问题。目前,首批150台移动终端已在一线保障部门投入试用,经过三个半月的试运行和优化改进,已具备正式上线运行条件,10月20日夜航结束后全面上线。

  在此基础上,白云机场正积极开展以提高地面保障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机场协同决策”(以下简称“A-CDM系统”)运作方案研究,重点针对A-CDM运作机制的建立、数据共享、自动监控预警等功能进行探讨,目标是实现机场系统与CDM的交互融合,掌握每个航班各阶段——滑行、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着陆信息、地面保障等——的信息,确保航班的节点时间,实现实时指挥调度,更好地完成保障作业,提高航班正点率。为推进与航空公司的数据交换,白云机场已经与南航、九元、春秋等签署《数据交换合作备忘录》,正着手与东航签署备忘录,以获得更准确的生产保障时间和数据,包括航班预计落地时间、地服时间节点等。

  特殊天气等重大事件是民航局每月重点监测指标之一。白云机场所在的南方地区3月~6月雷雨天气特别多,给航班准点保障带来了很大困难。单是今年共启动各级航班大面积延误预警达12次。为了提高预判性和保障能力,白云机场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了“航班延误服务系统移动端”“旅客航延服务区信息公布”等系统的建设力度,力求打通航延信息传递环节,实现操作无纸化、电子化的目标。今年以来,在局方及各驻场单位、机场内部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白云机场航延保障总体良好。

  白云机场有关负责人表示,虚拟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已经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快捷”出行的民航服务,必须加快与信息产业模式的融合,通过“云智汇”引入大数据技术,具备未来智能分析、预测、预警和决策等功能。

  直面痛点

  补齐“软硬件”服务短板

  今年以来,白云机场通过跟踪、监测每个航班、每项标准的执行情况,选取32个与旅客直接接触的关键服务环节和28个航班保障节点进行重点监测,采用超过1000个样本量进行针对性分析,直面痛点难点问题,补齐短板。

  在硬件设施改进上,自今年3月起,分3批次对8个国际近机位进行扩容改造,改造后增加了5个E类国际近机位;自4月起,开展行李系统升级改造,包括推进复合值机岛改造、Q岛超大电梯反向输送改造;6月、7月、9月,采购8类总计67辆设备车,包括了摆渡车、飞机牵引车、空调车、客梯车、传送带车、集装箱板装卸机、电源车、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等,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有效缓解了高峰小时航班运行保障压力……持续升级自助登机设备系统,自年初16套自助登机门投入运行后,旅客登机速度比原来加快了60%;停靠空客A380、波音787等大型飞机的登机口,旅客登机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0分钟~15分钟。白云机场也因此成为国内拥有自助登机门最多的机场,是国内首家实现自助登机服务“全覆盖”整条指廊的机场。10月,即将与旅客见面的1000平方米的“自助值机集中办理区”,配合流程优化,缩短旅客在值机环节上花费的时间,相信也会有效提高白云机场航班正点率。

(本稿图片由魏淑强、戴穗恩、谢佳佳、谢文广拍摄)

  在服务流程改进上,白云机场年初反查影响航班正点的各个服务保障环节,发现晚关舱门占不正常航班总量超过60%,其中就包括等待旅客、挑减大件行李等。为了卡好每一个节点时间,白云机场通过社会媒体重申有关规定,加强对旅客出行的宣传指引,在充分铺垫“一切为了航班准点,保障广大旅客利益”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提前45分钟关闭值机柜台、提前15分钟关闭登机口、提前5分钟关舱门的规定;严格执行民航局拦截超规手提行李的规定,自5月16日起在航站楼设立6个卡口拦截超规手提行李。同时,配合各个节点时间,成立流程优化工作组,梳理了关键流程节点的标准内容及作业要求,减少原来服务保障链条较为分散、流程接口较多、业务内容交叉等影响。从今年2月开始实施提前5分钟关舱门,白云机场当月航班放行正常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9.94个百分点。9月,仅机场代理航班方面平均关舱门准点率提高至90%。此外,白云机场还制订完善了《行李系统应急保障预案》,提高各种情况下行李处置效率;针对晚到旅客服务,梳理和优化了晚到旅客全流程服务……不断优化完善运行保障措施,以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品质。

  航班正常管理工作是民航局“真情服务”的核心,是机场运行效率及品质的综合体现。白云机场表示,服务无止境,还将继续打好这场无声的战役,力求以“航班准点”向社会和公众交上满意的答卷。(《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李祖文、罗志娟)

  

责任编辑:李海燕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