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员指挥飞机滑向指定机位
深圳机场,是这座城市的门户和窗口。
2013年11月28日,被称为“大飞鱼”的深圳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两年多来,数十个部门千余人每天为保障900多架次飞机起降、超10万旅客安全出行,默默奉献辛勤付出。

黄黑方格相间的引导车为落地飞机引航
机场机场围界单程跑一圈就长达20多公里,飞行区内的运行作业对常人来讲很是神秘。日前,记者在专职人员的引领下,走进机场飞行区内,近距离感受机场运行保障工作。
高峰时段每过90秒就有进港的客机落地,一架架飞机在引导员指挥下滑入指定机位,地面服务保障工作紧张展开。无论是装卸行李、给飞机补充油料、为飞机供电送气,还是配送机上餐食、机务航前检查以及机场驱鸟,大家都有条不紊地投入工作。正是这些航班运行保障链条上所有人员的通力协作,才有了每一个航班的安全起降,也才有了深圳机场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工作人员为回港飞机加油
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三大指标均创新高。其中,上半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035.7万人次,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4000万人次,上半年新开通东京、迪拜、悉尼、洛杉矶、法兰克福等5条国际航线,始发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已实现欧美澳全覆盖,充分发挥了空港国际门户作用,成为深圳连通世界的重要窗口。(记者吴峻)

每架航班抵达,工作人员要“迎来送往”数吨旅客行李

飞行管理区内采用多种工具驱散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