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李浩峰、李庚峰 报道:为深入贯彻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关于国产民机定检维修专项检查的工作部署,从技术流程规范化、风险管控前置化、质量监督精准化三维度筑牢C919定检安全防线,进一步推动运营人将“发动机防空停”“预防性维修”等核心技术要求落地为实操标准,近日,民航陕西监管局对东航技术西北公司首次自主实施的C919高级别定检(C检)开展全流程、穿透式技术监管,以精细技术管理赋能国产民机定检质量提升。
此次C919高级别定检是国内首次由运营人维修单位独立实施的C检,打破了此前依赖原厂技术支持的模式,对维修单位的技术能力、流程管控提出极高要求。陕西监管局提前介入技术准备环节,聚焦“技术合规性、流程完整性、风险可控性”三大核心,对维修单位的技术准备工作进行全维度审查。
其中,生产计划的技术逻辑审查,重点核查定检时序图与飞机维修手册(AMM)的匹配性,要求将“大翼结构检查”“发动机燃油系统测试”等关键技术项目拆解为128项细分工序,明确每项工序的技术参数阈值(如螺栓力矩范围、密封胶固化时间)及责任人,避免因流程衔接漏洞导致技术偏差。
针对C919国产航材特性(如复合材料蒙皮、国产航电系统),要求维修单位建立“技术风险-管控措施”对应清单,识别出“复合材料损伤误判”“航电数据加载异常”等8项高风险点,配套制定专项技术预案(如使用超声探伤仪复核复合材料厚度、提前备份航电系统基准数据),并验证预案的实操可行性。
在工卡与培训的技术精准度校验,检查定检工卡的技术细节完整性,要求补充“国产发动机滑油型号匹配表”“液压系统压力测试分步节点”等专属技术内容,确保工卡与C919技术特性完全适配;同时抽查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记录,通过现场提问“C919起落架收放系统调试关键步骤”“航电系统故障代码解读逻辑”等技术问题,验证培训效果是否达到实操要求。
基于技术审查结果,陕西监管局制定《C919首次C检专项监察技术清单》,将“手册程序执行合规性”“关键工序技术参数符合性”“国产航材安装精度”等6类监察重点,实现“当日技术问题当日核查、当日风险隐患当日闭环”的精细化监管节奏。
定检实施过程中,陕西监管局监察人员以“技术流程跟踪者+质量标准验证者”双重身份介入现场,围绕“人、机、料、法、环”五大技术要素开展穿透式检查,全程跟踪“机身蒙皮损伤检查”“发动机风扇叶片探伤”等关键工序,重点观察维修人员是否严格按照AMM手册要求执行操作——如检查蒙皮时是否使用0.05mm精度塞尺测量缝隙、探伤风扇叶片时是否按“从叶根到叶尖、每2cm一个检测点”的技术路径操作,从源头杜绝人为技术差错。
对核查现场维修设备的技术适配性与校准状态,如确认用于C919航电系统检测的“国产综合测试设备”是否已加载最新版C919专属测试程序、扭矩扳手是否在有效期内且校准误差≤±3%,确保设备技术参数与定检要求完全匹配,避免因设备精度不足导致技术误判。
针对C919国产备件(如液压软管、密封垫片),逐一核查备件的“技术合格证”“批次追溯码”,确认备件型号与飞机装机清单(AEL)的一致性,尤其关注“备件存储环境记录”(如温度、湿度是否符合国产复合材料备件的存储要求),防止因备件技术状态不合格影响定检质量。
对照《定检技术流程表》,检查各工序的衔接是否符合技术逻辑——如“发动机滑油排放”工序是否在“发动机熄火冷却至40℃以下”后执行、“航电系统通电测试”是否在“液压系统压力建立正常”后启动,确保手册规定的技术流程转化为现场实际操作,无跳步、漏步现象。同时评估定检车间的技术环境条件,如检查大翼拆装区域的“吊车承重参数”是否满足C919大翼重量要求、静电防护接地电阻是否≤1Ω,避免因环境条件不达标引发技术操作风险(如吊装时结构变形、静电损坏航电元件)。
对于现场发现的技术问题,监察员当场出具《技术问题提醒单》,明确整改技术标准(如补充扭矩值需参照C919维修手册第21章内容、重新组织复合材料修补专项实操培训)及完成时限,并要求项目经理实时反馈整改进度,确保技术问题不滞留、不累积。
陕西监管局以“全流程技术风险可控”为目标,按既定监察计划推进后续监管工作,重点聚焦三大技术监管方向。针对“发动机试车”“航电系统联调”“起落架载荷测试”等核心技术环节,实施“旁站式”监察,实时验证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如发动机试车时的推力曲线、燃油消耗率是否在合格范围),确保关键工序无技术偏差。建立“技术问题-整改措施-验证结果”台账,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完成后,需提供“维修记录佐证”“技术参数复测报告”等材料,经监管人员复核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完成销号,杜绝“整改流于形式”。结合此次定检监管实践,梳理C919维修技术特性与监管重点,形成《C919高级别定检技术监管指引》,为后续国产民机维修监管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督促维修单位总结首次定检的技术经验,优化“国产航材管理”“专属工卡编制”等技术流程,推动国产民机维修技术能力持续提升。
监管工作贯彻“精细技术管理”定检全流程,确保了C919首次高级别定检的维修质量与适航性,也为国产民机维修监管积累了“技术前置介入、过程穿透管控、结果闭环验证”的实践经验,助力推动国产民机维修体系向“技术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质量可靠化”方向发展,为航空器持续安全运行筑牢技术防线。(编辑:王亚玲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